追求完美是好的,因为有期待与动力。如工业生产,追求完美能推动产品的不断优化,造出越来越精良的产品,其副作用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过去。如果将工业生产用在人身上就不太合适了。工业生产追求的是效率、结果,产品本身是死物,本身不会有焦虑、失望等情绪,情绪只会在生产它的那个人身上体现。如果把追求效率、结果用在人的身上,追求者与被追求者就都有了焦虑与失望。有期待就有失望,有失望就有悲伤,悲伤又转化为愤怒,愤怒奴再转化为指责和抱怨,人的自我价值就会降低。
我们发现自我价值高的孩子通堂都有自我价值高的父母,自我价值低的孩子通常都有自我价值低的父母,一个完美主义的父母,孩子被提出高要求如果此时父母与孩子内心连接是亲密的,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是会努力的。不过。孩子对自己的期待跟父母对他的期待一样高。不知不觉就会产生焦虑,同时也就变成一个完美主义的孩子。如果父母与孩子内心的连接不亲密,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最终会破坏亲子关系。
完美主义者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经常会莫名地焦虑和担心,有时候还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他也许会有目标,但是很难活出真正的爱。
教导孩子不是工业生产而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物不到开花的时候就不会开花,你能够做什么呢?植物有时候长得好,有时候长得不好,这很正常,但是它长得不好的时候给它一些营养,过一段时间它又会长得很好。
植物会经历不同的季节气候,人也要经历春夏秋冬。树木在春天的时候长出嫩叶,绿绿的,有一种清新之美;到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一种灼热之美;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有一种斑驱之美;到了冬天叶子落了雪压在树枝上有一种静穆之美。
这就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只喜欢春天的清新而不接纳冬天的静穆,那冬天对我们而言就是惩罚。如果我们不接纳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那孩子也会经常惩罚我们,我们就都不快乐了,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跟我们产生距离。
完美是心中的标准,是比较之下的产物。人与人比较产生失望与焦虑,自己与自己比较产生欣赏与肯定。不了解孩子是“谁”,比较就没有了意义,就好比你不能说一条不会爬树的鱼或者不会游泳的鸟不完美。父母如果不懂得发现孩子隐藏的正面资源,身份背后的价值追求,那么就等干你并不了解孩子。很容易出现要求鱼爬树鸟游泳这样的误。让我们多一份发现吧,不用焦急。
接纳不完美是心的境界,是灵性的体现。金鱼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它就不叫金鱼了;森林里如果只有草那就不叫森林了。不同物种的组合不叫完美而叫完整。
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完美的过程。生老病死叫完整,春真秋冬叫完整,不同物种组成的大千世思也叫完整,如果要求完美,你会连上帝都抱怨的。
每件事情的产生都有上天的美意如果你用心去觉察的话上天必将成就我们。
艺术家专找残缺的东西做创作的原材料,从而做出意想不到的艺术品。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从不完美中看到完美反而是我们的功理,而故意制造不完美更是创作大师,故意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去经历,让孩子从中学习。
知道答案但微笑不语,让孩子去找答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你平常都没有发现的天分,你会更欣常他,孩子的自我价值也会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