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的李海林先生在他的那本《言语教学论》里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他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教孩子关于言语的能力,而语言学,语言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是一个生态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和社会现象,所以,语言智能是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事情,比如,语言生态学,语言进化论等等。语言是有一种自身存在的演化本能的,也就是语言本身是有智能的。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相互触碰之后,会有一种自动的演进,所以,我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生物。
然而,言语智能虽然也属于社会学范畴,但更多的,还是某种通过言语传达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还不够,我觉得言语智能是让孩子获得言语幸福的能力。观点得以巧妙的传达,人自然会感到幸福;问题得到得体解决,人也自然会感到幸福。这跟智慧是一个道理,智慧是幸福的基础,而智能自然也是。
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言语智能的最佳途径。首先,一篇篇文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那些作家应该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言语的途径,作最佳的传达了。所以,跟一篇课文学习言语表现,真的是最好的直观学习了。比如,李太白的《静夜思》,短短20个字,无论谁读,都会感到一种淡淡的乡愁,这种乡愁,是因为老李将月光与人的思绪联系了起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智能吗?
所以,我曾经有过的一个观点,任何文学作品,首先是语用学意义上的,也就是作者肯定是想传达一个观点的。然而,相同的观点不同的人传达,完全是不一样的,有的言语成为千古佳话,而有的则显得比较拙劣,这里就有一个智能的问题。
然而,阅读教学绝不是培养一个个文学家,阅读教学培养的自然是能够调动各种言语资源传达观点的人,所以功利性应该是占更多比例的。比如,学习《孙中山破陋习》这篇文章,我们或许要学习的是,作者选择了一个名人表达了对陋习的不满,所以希望大家都像孙中山那样对陋习说不。
当然,言语智能确实包括很多元素,比如听说读写,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都属于言语智能的表现,所以,真正利用阅读教学培养言语智能,是需要一种综合性的情境的。也就是,我们需要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综合的生态学意义的情境,让文本立起来,让文本变成一个广阔的空间。不如教学《詹天佑》,你需要让孩子去读,你也需要将历史的场景呈现出来,你甚至需要让孩子亲身参与历史的情境,这样,孩子才能切身体验作者的言语智慧。
所以,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言语智能的训练,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让阅读文本成为一种生命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