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一行行字,又按下delete键,思绪如缠绕着的棉线,解不开,一团乱。
许久没像今天般,坐在书桌前,安静地看完一本书。身边的人似乎都觉得我是喜欢热闹的,一群人聚在一起,高举酒杯,哼着歌,脸上洋溢着欢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整个屋子满是喧闹,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活力。可我偏偏,喜欢静,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似乎只有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才是我,将自己深度剖析,审视自我,好的坏的,全盘接受,自我消化。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里,自由,散漫。
“你的周围有着生人勿近的气场。”
“很想跟你做朋友,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交心。”
......
比起认识而不熟悉的人,我更愿意重新结识陌生人,有时,我也厌烦这样的自己。
“你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你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书中如是写道。因为不希望别人来麻烦自己,所以不去麻烦他人,这是“目的论”【当下的你所做出的决定让你未来怎样,侧重未来】。以往的我一直以为是幼时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导致自我封闭,而这是“原因论”【过去的经历使现在的你是怎样的,注重过去】。
反复回忆过去,陷入回忆的沼泽中,只会徒增苦恼和不安,很难去把控这种思想和情绪,只能尝试,一步一步,慢慢来,开始用“目的论”去思考问题,去想畅想好的未来,你有几个知心朋友,可以把酒欢颜,谈天谈地谈人生,不用害怕朋友会离你远去,你所需要做的只是试着敞开心扉,讲讲对自己,对世界,对万物的看法,而朋友对你的态度是属于他们的课题,是他们所做出的决定,跟你没有关系,假若第二天天亮,朋友拍拍屁股,道了声再见便离去,那你便挥挥手,笑着目送其离去。
Say goodbye“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里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下,每个人多少经历过伤害或是背叛,会气愤,会记恨,但在很多年后,我们或许可以将其作为饭后的笑谈,兴许谈及时内心还会有一丝丝波动,更多的是释然,那并不是原谅,而是与自我和解。
成为一个温柔的人,想温柔待人,亦想被世界所温暖。
一段话作为结尾,共勉。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2020.4.26 顾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