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贴福字!没有对联的年,味道可就缺了那么多的红彤彤的寄托。
九岁 九岁 九岁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今年对联我来写~乙亥年书法班春联活动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
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今年对联我来写~乙亥年书法班春联活动 今年对联我来写~乙亥年书法班春联活动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五岁 今年对联我来写~乙亥年书法班春联活动东晋时,王羲之刚刚到浙江绍兴落户不久,乔迁之喜还没等好好庆祝,春节就来了,可谓双喜临门。王羲之自然也非常高兴,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宝,一副春联挥毫而就——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如果是普通人家贴在门上,倒无所谓,但这可是王羲之啊,“书圣”一字值千金,平时求也求不到,于是,王家的春联还没等过夜,就被人给偷走了。
可能是这样的情况见多了吧,王羲之也没有生气,又写了一副贴于门上。但“书圣”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还没等到第二天,春联就又被偷了。
眼看着马上就要除夕了,王夫人可是急得不得了,但王羲之却笑了笑,大笔一挥,又写了一副春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一看,都觉得不可行,这两句话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哪儿能当春联啊?不过,王羲之没有理会,坚持把它贴在了门上。
到了初一早上,春联果真没有被偷。就是啊,这样的春联谁敢用啊?
王家门口也围了很多人,都对这副“怪胎春联”指指点点,这时候,王羲之从容地提笔填上了几个字,众人一看,纷纷拍手叫好。
王羲之是怎么改的呢?
上联:福无双至今朝至
下联:祸不单行昨日行
加上了几个字,原本不吉利的春联,一下子变成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春联,果真是生花妙笔啊!
今年对联我来写~乙亥年书法班春联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