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怕你改变缓慢,只怕你不求改变。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2、不要做老好人,要做有底线的人。老好人往往太迁就,迁就世俗,迁就褊狭的家庭愿望,迁就自己内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而真理和艺术需要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
3、你可以瞧不起金钱,却解决不了问题。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
4、欲望太多,行动力不足,人就会裹足不前。会学的人举一反三,稍经点拨,即能跃进。不会学的不用说闻一以知十,连闻一以知一都不容易办到,甚至还要缠夹,误人歧途,临了反抱怨老师指引错了。所谓会学,条件很多,除了悟性高以外,还要足够的人生经验。
5、荡涤胸中尘俗,欣赏前人的遗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在众生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之灵”,方能祛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
6、如果不在青少年时期埋头苦干,不在每一项学问中用死功夫,人生就不可能大放异彩。例如《粉墨春秋》中,盖叫天说学戏必须经过一番“默”的功夫。学会了唱、念、做,不算数;还得坐下来叫自己“魂灵出窍”,就是自己分身出去,把一出戏默默的做一遍、唱一遍;同时自己细细观察,有什么缺点该怎样改,然后站起身来再做、再唱、再念。那时定会发觉刚才思想上修整很好的东西又跑了,做起来同想的完全走了样。那就得再练,再下苦功,再“默”,再做。如此反复做去,一出戏才算真正学会了,拿稳了。
7、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除了亲力亲为,别无他法。安德烈·莫洛阿说过:夫妇之间往往是智力较差,意志较弱的一个把较高较强的一个往下拉,很少较高较强的一个能把较差较弱的对方往上提。
8、人不知而不愠是人生最高修养。个人对待新事物或外来的文化艺术采取“化”的态度,才可以达到融会贯通,彼为我用的境界,而不至于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据我的理解,你说的水平的(或平面的,水平式的),是指从平等地位出发,不像垂直的是自上而下的;换言之,“水平的”是取的渗透的方式,不知不觉流入人的心坎里;垂直的是带强制性质的灌输方式,硬要人家接受。以客观的效果来说,前者是潜移默化,后者是被动的(或是被迫的)接受。
9、如果正直慈爱、博学严谨、自律自省也有罪……你就转身潇洒的走吧,不要回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