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共有两个杂货小卖部,一个开在进村第一个长坡尽头的路口处,前面就是碾稻谷的集体农仓,经营者是自家人——最年长的三伯,听母亲说,当初营业执照是父亲帮忙办下来的。
另一个开在村里中心位置,是刘姓家族刘伯伯开的。两家店铺其实离得不算远。有时候,我们去买零食如果碰到这家没货的话,通过几条弯曲陡峭的小坡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跑到另一家小卖部看能不能买到。
那时最便宜的零食当数泡泡糖,有彩色纸包裹的方块泡泡糖,还有彩色糖皮的圆球泡泡糖,分别装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罐里头,摆在店铺桌面最显眼的位置。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口味,比如,粉红色是草莓味,绿色是苹果味,紫色是葡萄味,黄色是柠檬味。
那会,一毛钱就能买到两个方块泡泡糖,圆球泡泡糖更贵一些,好像是一毛一个,大概比玻璃珠子要大一些,所以它能吹出又大又厚的泡泡。方块泡泡糖虽然小,但足以能解馋,含在嘴里一直嚼着,甜味可以持续很久。
有一阵子,方块泡泡糖出了新的包装,包裹的彩色纸背面是动物贴纸。当时,我和弟弟就比赛,看谁能最快集齐十二生肖。我们为此特意选了家里客厅的玻璃窗作为贴纸展示地盘,一人认领一扇窗,于是那个玻璃窗的边框被我们贴得就像涂鸦墙。
放学回来路上去小卖部买泡泡糖,然后两人拿着贴纸往家里跑,看谁能抢先贴上。大概那是小孩子之间才懂的简单乐趣。
因为母亲从来不给零花钱,我们买泡泡糖的钱基本上是过年时攒下的压岁钱,或者是起晚没吃早饭时拿到的早餐钱。不管是压岁钱还是早餐钱都是极少的,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没有钱去买零食。不过,还好我们姐弟俩的人缘都还不错,各自都有要好的同龄伙伴,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有零花钱,我们时常也能蹭到零嘴吃。
那时孩子最喜爱的零食就是脆干面,五毛钱小小一包,将包装打开个小口拿出调味包,然后用手将里头的面饼捏碎,接着把又咸又辣的调味粉包倒进去,最后抓紧开口使劲摇晃一会,当碎碎的面块都沾满调味粉就可以开吃了!
脆脆的口感带着咸香的辣味,似乎连牙齿咀嚼时发出的声音都是欢快的,长大以后再吃到那种发出嘎嘣脆声响的食物就会想起童年时吃脆干面的快乐。
可是好吃的总是很贵,我们姐弟几个也只有在过年拿压岁钱最富有的时间段买来吃一吃。但是母亲同样禁止我们买零食来吃,只能偷偷买来偷偷吃。有时躲在外面吃完了再回家,有时买回家藏起来,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再吃。
记得有一次放暑假的时候,母亲出远门去姨妈家里做客了,家里剩下大姐、弟弟和我三人。到中午吃中饭的时候,大姐拿出两块钱说让我们去买脆干面来吃。我和弟弟高兴地一蹦一跳,跑去小卖部一下子买了四包。
大姐烧了一壶热水,把其中三包做成了三碗泡面,剩下一包捏碎了,大家分着吃。一下子吃到两种不同的口感,还能完整地吃一包只属于自己的脆干面,当时幸福得快要飞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