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选择》读后感一
《另一种选择》这本书读的让我有种深深的忏悔感,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来过往的自己,在面对灾难中的朋友时,自己做的有多糟糕。
琳达是我初到上海时认识的第一个当地的朋友,她是做国际货代工作的。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儿子,能挣钱的老公。而当时的我是做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经常有工作上的来往。一来二去就慢慢熟识变成了交情不错的朋友。直到有一天我打电话给她,她说住院了。再后来有一个多月都没回归工作岗位。我觉得不太对劲,后来打电话问了她同事才知道,她得了癌症。当时的我真不知道该不该给她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或者去医院看望她。
真正的再次见面是她出院后得一个月,约我吃饭。蜡黄的脸全然没有了先前的精致妆容……不知道怎么开口问好,难不成让我问“最近好吗”,我问不出口。简单的拥抱了一下,全程没谈她的病情,不是我不关心,而是我不知道她介不介意提这个问题。最后,她说她老公失业了!这雪上加霜的日子,我觉得可能随时拖垮她的感觉。
就这样像往常一样分别,挥挥手说下次再约。后来的日子每次拿起电话都小心翼翼避开话题……但我感觉到她日益沉重的生活,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没错,那时候的我就是这么无奈的不知所措。如果当时我读了谢丽尔.桑德伯格的这本“另一种选择”,我想我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当谢丽尔.桑德伯格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时,她这样写到‘’我被空虚占满了——巨大的空虚占据了我的心脏、我的肺叶,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我甚至无法呼吸。‘’她说悲痛是个极其苛求的伙伴。戴夫(作者的丈夫)最初离开的那几天、那几周、那几个月,悲痛一直都在,它不只隐藏在海平面之下,还浮上了海面,细密、绵长,挥之不去。然后,悲痛又像海浪一样,急卷起来,冲刷撞击着,就好像要把心抛出身体一样。
我想或许这也是当时琳达的心情吧!面对她生活巨变的灾难,我们都是看不见“房间里大象”的人,殊不知这给朋友带来的是更深的打击。彼时的她,更需要的是面对灾难的勇气,需要重新呼吸的力量,需要帮助获取复原力,而能够给予她这些的人,正是我们这些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那时候的我,却希望她自己能在内心有勇气给予自己一场未来的繁华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