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已经不怎么提eMTC了,当初可是和NB一样受到热捧的技术。今天讲一讲他们的前世和今生。
(1)蜂窝物联网和物联网
从运营商的角度,物联网可以分为非授权的物联网(短距离)和长距离的蜂窝物联网(授权的物联网)。非授权的物联网很普遍,比如ETC,WIFI,蓝牙,NFC等,使用非授权的公共频段,无法形成广域网,只能在局域使用。基于运营商蜂窝通信的物联网称之为蜂窝物联网,频段专用,不受干扰,广域连接,设备通用,可漫游,有质量保障。物联网设备的特点:
从通信距离的远近,物联网通信技术可以分为短距离通信和长距离通信。
短距离通信:WI-Fi、蓝牙、ZigBee、Z-Wave等。
长距离通信:NB-IoT、eMTC、LoRa、Sigfox等。
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功耗和距离。类似手机上网,用WI-Fi,还是数据业务。WI-Fi的覆盖范围有限,而数据业务网络已经全面覆盖。WI-Fi的功耗也是大于数据业务的。
NB-IoT、eMTC、LoRa、Sigfox这些通信技术也属于蜂窝通信技术,可以划分到LPWA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网)中。
LPWA技术,覆盖距离更远,功耗更低,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能满足更多的行业应用。
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传统“短距离”物联网技术体现出一定的不足,“长距离”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蜂窝物联网设备其实主要具备如下6大特点:
1)设计简单: 系统复杂度低能保证IoT设备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2)成本低廉: IoT设备一般都是成本低,量很大
3)大覆盖范围: 要保证一些在地下室的仪表、设备的数据能传输出去
4)低功耗:大部分应用场景都需要使用电池功能,而且需要能工作好几年
5)低速率:比如一些抄表的应用中,一天也只需要传输几十个字节就足够了(这里只能理解为绝大部分为低速场景,只有极少数为中高速场景)
6)海量设备接入。
尽管用于物联网的通讯技术很多,但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到哪个技术有一统江湖,只能说各种技术有各自的优劣势,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2)GSM和物联网
GSM曾经是,现在仍旧是很多物联网通讯使用的技术,目前中国移动的物联网用户大多数还是承载在GSM网络之上,主要是GSM技术成熟,模组便宜,覆盖非常好。但是从GSM的频谱演进分析,GSM迟早要被关闭,目前900M主要承载的是存量2G个人用户、物联网用户和VOLTE用户及NB用户,未来900M的GSM将退频重耕为FDD900用来承载LTE数据业务(LTE打底网)、VOLTE业务和NB业务。
但是NB只能承载低速、移动性不强、无语音需求、功耗极低、有深度覆盖需求、价格便宜的场景中。中高速的物联网用户呢?高速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5G来解决,那么中速物联网用户呢?3G已经基本消亡,只能考虑LTE。
(3)LTE和物联网
LTE当初的设计只是面向MBB数据业务,并没有考虑到要在一个扇区里面处理成千上万的机器设备,或者支持那些只传输很少数据的低复杂度的便宜玩意。过去的几年,3GPP对LTE技术增加了几个增强型的标准,一些做了简化,一些是完全新的,用来实现连接IoT设备。
说起4/5G的连接数区别,NB每个小区的设计能力是最大支持50000个设备,而5G是每平方公里支持一百万个连接。NB会继续演进,在5G标准里支持低速的物联网用户。
单独一种IoT射频标准是不能满足所有的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一些IoT设备想比较频繁的传输数据,比如采用每秒几百K/几M的速率进行传输,尽管这样会牺牲一些功耗,降低室内的覆盖范围。一些IoT设备可能只需要在一天里面传输50个字节数据就够了,但是这些设备可能距离基站的距离非常远,或者安装在一些很深的地下室,以至于10或者20MHz带宽的LTE网络是不能覆盖的。
作为LTE的缔造者,3GPP组织一直将物联网作为LTE的重要演进方向。
(4)cat.1到cat.4的演变
早在2008年,LTE的第一个版本R8(Release8)中,除了有满足宽带多媒体应用的Cat.3、Cat.4、Cat.5等终端等级外,也有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兆比特每秒)的终端等级Cat.1,可用于物联网中的“低速率”应用。
注意这里,Mbit/s的含义是兆比特每秒,MB/s的含义是兆字节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MB/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义,Byte是字节数,bit是位数,在计算机中每八位为一字节,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对应关系。因此1MB/s等于8Mbit/s。一般我们说的网速就用MB/s或者kb/s表示,而网络带宽是指Mbps,以10M带宽为例,最快的网络下载速度就是:10÷8=1.25MB/s。
为了满足物联网需求,3GPP制定了一些增强型的标准:
(1) LTE Category 1 这种设备可以速率达到10Mbps
(2) LTE Category 0 这种设备速率可以达到1Mbps
(3) LTE Category M1 这种设备速率可以达到1Mbps,并且在降低功耗方面上做了优化。(也就是后来的eMTC)
(4) LTE Category M2 也被称为Narrow-Band IoT(NB-IoT),这种设备速率只有几百Kbps,但是在功耗上做了很大的优化,并且可以扩大室内覆盖范围。
这里的Cat是Category的缩写,“种类,分类”的意思。Cat.X说的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Cat.X这个值就是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无线性能的,说白了就是用来划分终端速率(等级)的。
(5)3GPP对物联网标准的演进
在3GPP LTE很早期的标准里,EUTRAN规范(3GPP Release 8)里面就包含了一种设备叫Category 1(Cat-1),这种设备的设计很简单并且很省电,它的速率最大只能达到10Mbps。为了降低复杂度,Cat-1使用单天线,也就是说它不支MIMO(多进多出)。在LTE发展初期,Cat.1并没有被业界所关注。随着可穿戴设备的逐渐普及,Cat.1才逐渐被业界重视。
3GPP在Release12中更进了一步,定义了LTE Category 0(Cat-0)设备。该设备的速率被进一步裁剪到1Mbps。采用半双工机制,尽管是可选特性,但是却大大降低了成本,复杂度和功耗,原因是用一个天线收发切换开关(switch)代替了全双工滤波器,这种机制使得设备不能同时收发。另外,该标准还定义了省电模式(Power Save Mode/PSM),该模式扩展了LTE规范,增加了一个射频接口状态。以前的设备连接模式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和网络建立一个射频连接(RRC connected),另一种情况是实际上没有建立连接(RRC Idle),但是可以通过保持它的IP地址建立一种逻辑上的连接。就算没有连接,设备仍旧能收到来自基站发送的寻呼(paging)包,并被唤醒工作。PSM扩展了这个机制,PSM规定设备可以继续保持IP地址,并且可以在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内都不需要接收paging请求,这个时间最大可以设置成12.1天。在PSM状态下,设备甚至不需要定期发送Tracking Area Updates。这样做的缺点是,当在PSM状态时,设备是无法通讯的。
尽管PSM不需要对射频接口的物理层进行修改,但是需要修改NAS,这样才能,当有数据来的时候,核心网知道哪些设备是可以通讯的,哪些是不可以的。Cat-1设备可以工作上现在的所有LTE网络中,但是CAT-0设备只在3GPP 的Release12中规定,所以在网络侧需要进行软件更新才能支持该标准。
Cat-M1设备,是在3GPP Release 13标准中制定的,他的最大工作带宽只有1.4MHz,所能支持的最大速率是1Mbps。这需要对LTE的物理层进行修改,因为标准的LTE控制信道一般都是工作在标准的LTE信道带宽(比如说20MHz)。跟CAT-0设备一样,CAT-M1类型设备一样也要对网络进行软件升级。如果不升级,CAT-M1设备甚至不能搜索到网络。
3GPP IoT工作组在Release 13规定中引入了新的窄带物联网标准,现在这个标准叫NB-IOT,也叫CAT-M2。
CAT.1,CAT0,CAT-M1这三种类型设备只是对现有3GPP LTE标准的细枝末节的修改,NT-IOT工作组致力于提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技术方案。
(6)NB的优势
对于许多IOT设备来说,速率是次要的。物联网模块的成本要很低,速率可以非常低,这样可以降低功耗,增强室内覆盖范围,NB-IoT对于曾经针对移动宽带应用的LTE技术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NB-IOT的工作带宽只有180KHz。这个带宽跟移动宽带LTE的20MHz带宽来说是太小了。不仅如此,NB-IOT信道也是用和LTE物理层一样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采用相同的子载波空间,OFDM符号周期,时隙格式,时隙长度和子帧时长,而且还是用相同的LTE的RLC,RRC和MAC协议。
NB-IOT的180KHz带宽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部署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案,一个方案是在LTE带宽内部署一个或几个NB-IOT信道。第二种方案是使用LTE全信道的保护信道(guard band).第三种方案是直接将一个GSM信道替换成NB-IOT信道。所有这三种部署都是后向兼容的,也就是说那些不具备NB-IOT特性的LTE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等)将不会在LTE主信道中看到NB-IOT信道,或者在保护带宽(guard band)里面也看不到。传统的GSM设备也不会在GSM的180KHz载波信号里面检测出NB-IoT载波信号。这些设备只会把NB-IoT信号识别成噪音。
海量设备接入和低速率
除了窄带宽,NB-IOT的新增信道和访问管理流程都被设计成可以支持在一个扇区内连接50,000个设备。根据高通的说法,NB-IoT的设备可以实现下行500Kbps和上行40Kbps的速率,前提是信号质量好。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由于很多设备占用一个信道,所以摊到每个设备的速率就更低了、并且NB-IoT的设计中专门考虑到信号强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工作,这也不得不牺牲速率和效率来实现。
前面讲过,目前中国移动的物联网用户主要还在GSM上承载着,这也是为什么GSM不能退频退网的两大原因之一。但是2020年NB会有爆发。
NB-IoT在2019年达到5000万的出货量,目前连接数已经超过8000万,2020年呢?
介于连网高速率(5G和4G LTE)和低速率(2G GPRS和NB-IoT)之间的中速率(包括3G、Cat.1、eMTC(catm))市场正在兴起。
2019年10月2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明确表示2G、3G的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但需要提前规划,让用户和运营企业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和心理准备来推动退网的进程。
闻库表示,工信部鼓励运营企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降低运营成本,为用户降费创造条件,提高国家通信网络运营效率。
这也意味着,2G、3G在退网后其连接功能将由4G和5G网络承担。
在蜂窝连接的市场分布中,高速连接占据10%的份额,中速率连接30%,低速率占比60%。
随着2G的退网,NB-IoT能够填补其技术空白,满足低速率、低成本需求。
随着3G的退网,Cat.1和eMTC能够承载主要面向语音、中低速率市场。
但是,相比于Cat.1,eMTC在国内的机会并不大。
(7)cat.1成为中低速率,有语音需求的物联网技术首选
Cat.1相比NB-IoT、2G模组在网络覆盖、速度和延时上具有优势,相比传统LTE Cat.4模组则拥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同时适配当前国内的4G网络,非常适用于对性价比、时延性、覆盖范围、通信速度有要求的应用场景。
2009年3月,3GPP发布了Release8版本,该版本完成了LTE TDD/FDD的标准,正式提出了LTE Cat.1、Cat.2、Cat.3、Cat.4,原则上完成了LTE标准草案,LTE进入实质研发阶段。2019年11月15日中移物联网发布了LTE Cat.1模组ML302,全面推进LTE Cat.1的产业成熟。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拥有280万个4G基站,覆盖98%的区域和人口,包括广大的农村区域。中国移动提出5G+4G协同发展,4G网络作为主要的业务承载网将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打造4G精品网络。Cat.1产品已完成30个省、直辖市,海外完成65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测试,已经是一张成熟的网络。
早在2015-2016年开始,通信厂商就推出了LTE Cat.1芯片,高通的MDM9207-1就是其在2016年发布的专门针对物联网应用的LTE Cat.1芯片。LTE Cat.1芯片国外厂商主要有高通、Sequans、Altair等,国内厂商主要有紫光展锐等。LTE Cat.1芯片的上行速率达5Mbps,下行速率达10Mbps,主打零售、可穿戴、对讲机等中低速度、低功耗等市场。
中国电信早在2017年就高调表示商用Cat.1,热闹一阵后就没有声息了,然后这几年物联网主要靠推广NB。那么,两年后中国移动为什么又“看上了”Cat.1?Cat.1和NB-IoT是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
中国电信当年推出Cat.1,由于高通专利的原因,很贵很贵,但是物联网用户迅速增长,于是中国电信考虑将物联网用户引入到LTE网络上,由于全球的4G LTE运营商都是基于最低3GPP R8协议版本部署,运营商无需升级网络,只需简单的参数配置,允许Cat.1终端接入网络即可。
但是,终端还是太贵了,原因是市面上没有单独支持Cat.1的芯片,而是用高通的Cat.4芯片开发Cat.1模组,成本价格下不来,而Cat.1速率只有Cat.4的十分之一,慢慢的业界就将重心放在Cat.4上,这两年把Cat.4模组的价格从几百元降到了六七十元。
(8)为什么运营商又看上了cat.1
中国移动为什么当时不做Cat.1,现在又做呢?原因是中国移动有一张最好的2G网络,承载了几亿物联网用户。但是,这几年中国移动TD 3G网络基本上退了,而随着5G到来,2G网络也不扩容了,毕竟2G的效率相比4G和5G很低,新增的物联网用户,尤其是中低速率的物联网用户,正好可以用Cat.1承载,而且直接利用LTE网络就行,也不需要新建网络。同时,紫光展锐推出的春藤8910DM芯片,相比高通也能够降低模组成本。
物联网场景非常多,有的需要高速,可以采用Cat.4连接,有的需要中低速,而且还需要语音和良好的移动性,例如共享单车,移动POS机等等,可以用Cat.1;也有的只需要低功耗连接就行,不需要语音和移动性,比如电表,燃气表,NB-IoT更便宜,更好用。
这几种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互补,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中国移动作为拥有超过7亿物联网用户的运营商,采用多种物联网技术,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毕竟,5G投资非常大,如果有便宜好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用,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总的来说,cat.1无需对现网进行投资,emtc则需要现网的FDD900或FDD1800上重新规划一段频率资源,基站和核心网都要软件升级,cat.0是与emtc性能差不多,功耗还不如后者。所以在中低速率且有语音需求的物联网场景适合采用cat.1方案。
(9)Cat.1应用优势明显
Cat.1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例如网络建设上,现在LTE Cat.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网络覆盖成本很低。芯片成本上,经过系统优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在时延方面,拥有跟LTE Cat.4相同的毫秒级传输时延,以及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动速度。
在某些应用上,可由Cat.4迁移至Cat.1。例如对讲机、玩具机器人等采用4G做语音交互的场景,之前用Cat.4完全可以转用Cat.1。许多在语音功能以及中速率连接的场景,都将有Cat.1的发挥之处。这些场景包括了共享、金融支付、工业控制、车载支付、公网对讲、pos等等。
但它也存在与NB-IoT发展相似的问题,毕竟模组价格高低是能否快速起量的关键。目前的价格还是有点高。紫光展锐春藤8910DM采用28nm成熟工艺,支持LTE Cat.1bis和GSM双模,上行速率达5Mbps,下行速率达10Mbps,并拥有高集成度,同时集成了蓝牙通讯和Wi-Fi室内定位,可实现更稳定的连接,支持VoLTE,同时通过系统优化设计,使得春藤8910DM可实现显著的低功耗优势。春藤8910DM以更广的覆盖、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时,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产品特性,是兼顾制式、性能、功耗、成本的优选物联网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