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公交车上下班时间读完了这本168页的书
为什么要读,主要是被题目所吸引。在信息可以快速获取的时代,书籍已经全面转向电子化。
相对于纸质书的厚重,同样信息量的电子图书阅读我们如何进行深度知识获取?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一本好书。相比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不同类型书籍阅读方法上面的详细阐述,这本书只是泛泛而谈对书的选择和所谓“深读”的方法。
本文的目的,也是为了抽取一部分有效的观点来进行自我知识的内化,同时帮助大家快速获取有用信息,读完这篇文章,基本这本书可以不用看了。
01
读书的意义
精神力量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奢侈的需求,大多数人为了生计而奔波,眼睛里几乎只有房子、车子、票子。而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发展在无形之中是受思考能力和底层的精神力量所制约的,而这种精神力量的获取,通过读书可以得到。
对于现在过度的互联网信息,如果书读的不够,就只会在海量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不知道这个信息背后的含义以及潜藏的经济、社会趋势是什么。只有通过读书,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和架构,才能在这些互联网信息中让自己形成思考,并不断深入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用读书填满自己的独处时间,才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我们每天看似忙碌,实际上内心已经无比空虚。而书籍就像一个无声的朋友,或者一面镜子,可以让自己获得交流和自省。而与孤独的独处能力,往往会带来一个人长期的成功。
02
选择经典书籍进行阅读
现在有很多快餐类的图书,去到书店,畅销区都是一些吸引眼球的噱头图书,“变现”、“人生第一个100万”、“快速XXX”这种,都是典型的内容浅,冲动购买的图书。而真正经典的好书,被束之高阁,放在高高的书架上无人问津。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避开经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简单的、有趣但无意义的书,就像一个害怕成为职业选手,永远只满足于当业余选手的运动员一样,是无法完成阅读和思想的突破的。
经典图书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跟上剧情的发展,读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忍耐力和对自己大脑的驱动力。而一旦跨越了这种障碍,就可以获得对感情变化的宽容性和阅读力,具备了深度阅读能力。
并不是说越难读的书就越经典,而是要看这本书是否能够拓宽读者的世界观,对人格带来积极影响。有一类经典的书可以推荐,就是名人传记。通过这些人的成长历程,你可以分析映射自己的人生,并从中汲取相应的经验和智慧,从而优化自己的人生路径。
03
用提问和输出实现深度阅读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提问,
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个问题的?
通过什么观点和案例去完成论证?
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
有没有其他作者有不一样的观点?
和他一样观点的人有哪些?
这一套理论背后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
了解清楚作者是以怎样的问题意识来写这本书,才能真正领会书的精髓。
讲书中的经验和理论,不断与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经验进行关联,与现实经验结合去完成对知识的转化和理解。
所谓“输出”就是读完书以后,要用自己的话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几分钟时间说清楚。或者能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举例,结合生活中的示例来进行应用和迁移。内容如果只是放在脑子里,无法灵活调取出来,就像从来没有读过一样,那读书岂不是浪费时间。写书评、讲书等都是输出手段。我当前在做的也是输出。有一点要注意:输出的时候,不是讲框架,而是要讲自己有体感,有收获,印象深刻的点。
使用“转化阅读”来提升阅读效果。所谓转化,就是y=f(x),牛人都会构建自己的转化函数,在同主题阅读中,通过不断的优化函数,构建出自己对知识的转化力和创造力,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公众号:大彬姐杂谈,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