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四深度剖析蔺相如,这么一来他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我们平时了解的有些不同,他的新形象多了心机、功名,与此同时不乏知恩图报、勇敢。蔺相如给人感觉更有血有肉,他不是神坛上的人,而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常人。这也让读者思考战国时期士人的生存现状。
蔺相如抓住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他借此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干,从而走上政治舞台。蔺相如是“贱人”,若不是一方和氏璧,他哪里有人知晓,甚至有机会代表赵国直接对话秦王。除开其他,蔺相如不过是战国时期一个渴求自我实现为所在赵国谋求利益的幸运者。但此“国”非彼“国”。赵国不过是个政治集团,和现在中国的概念大不相同。从蔺相如,到多数战国士人,都是把自己和所在政治集团捆绑在一起,用尽自己能力去为家人谋幸福,为自己谋求一个出人头地受人重用的机会。与如今的爱国精神其实有很大出入,爱国是对自己祖国从心的热爱。就像如今在悉尼华人自发的支持中国的游行里群众们喊的“我们没领钱”一样,不在乎利益,只在乎祖国荣誉。但是战国士子的“爱”国只算是对所在政治集团的知恩图报而已。
其实战国士人对于利益的追逐是很普遍的,大名鼎鼎的商鞅就是其中一份子。商鞅离开魏国求仕于秦国,为了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一方面结交阉人景监,另一方面向孝公展现他的所有——帝道、王道和霸道,多次察言观色后投之以孝公的爱好,遂将霸道高价贩卖出去。 然而细读《史记商君列传》,可知商君原本并不崇尚霸道,但在利禄之前竟放弃这一理念。此后,商鞅带兵与魏国交战,竟然利用他过去与魏国统帅公子卬的朋友之信,欺骗杀害魏军,背信弃义。在商鞅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不择手段去获取。商鞅也确实达到了目的,不仅封得到邑十五,而且在秦国做大官,秦人害怕商鞅有时甚至多于秦国,权利势力富贵可谓达到了极点!由此观之,战国士子“利”字当头不过是生存之道,这是人的本能。所有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蔺相如可以断了后路那么外交,大义凛然。对所在国家的忠义也是追逐名利的正面表现,汲汲于功名自然对所在政治集团格外尽心尽力。
战国士人的生存现状就是奔波为了国家利益同时也是个人利益。如果畏畏缩缩,不仅不能成大事尽忠报销所在国,还会默默无名一辈子,得不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其他条件。其实战国士人和秦人砍掉敌方一个人头就得到一块地没有很大区别,都是扑心扑命甚至冒着牺牲性命的危险去谋得利益。利益包含名声、俸禄、屋宅和给家人亲戚的良好生活。如果不能出人头地,得不到这些,作为士人算是不可以了。总而言之,名利是士人所为的动力。
02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