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闹钟响,拿起手机,蹦出的第一条新闻——
又有娃跳楼啦!因为带手机被同学告密!且不说,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许带手机,也不说,这同学关系也没处明白吧?
先说说,孩子的压力从哪里来的呢?肯定不是来自课堂书本,书还是那些书,定理定义都是百多年也没什么变化,就是习题花样百出又能怎么样呢?毕竟现在中学不用考,高中有指标,不济还有民办,甚至于大专也有单招不用考,就算是985,211,录取率也比当年父辈高多了好吧?!
压力就来自家长!自觉的不自觉的!
家长主观对孩子学业不切实际,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对成绩看的过重,而忽略啦学习的快乐。一个团体,有第一,就有倒数,何必苦挣呢?其实,习题作业本来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客观上,家长成员间每天的话题,可能不经意间,就流露出的,各种不公,各种不满,各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家长本身都是悲观厌世嫉俗的情绪,也无意间传给孩子,不知道活着或者说生命的意义。
再说,为啥总有会跳楼?
现在学校越建越大,校舍明目繁多,各种监控不到的危险死角就多。像我们小时候教室,就是平房,或者最多三层楼,实在说,危险就小多了。
记得,我读初二的夏天。我们的教室是平房,进教室还有一个台阶的下窖,夏天都是门窗大开。我们的地理老师,是体校出身的,三十来岁,瘦高身材。旁边班级的班主任,经常领他班男生一起踢足球。
一天下午第一节的地理课,课已经开讲啦。一个大个平时傻乎乎学习不好破衣烂衫的同学姗姗来迟,没有报告,没有问好,没有解释,径直走到第一排他自己一个人的专座坐下。
老师的一段话讲完,走到他面前,伸手薅起他的衣服领子,一把拎到讲台前,伸起脚,一脚踹起,这同学一个踉跄,连滚带爬的就到院子里啦!动作连贯漂亮,一气呵成!这么多年过去,这情节都记忆如新!
老师重新站到台上,拍拍手上的粉笔灰,不动声色,继续下面的课程演讲。同学们也鸦雀无声,没人笑,没人说话,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我们的班主任没提过这事儿,更不会去找家长,那个时候,家里一大堆娃,家长的工作单位也不是随便可以请假,当然也不会找到学校!师生,教学,家校,关系就这么简单!
怀念!
卉2021.04.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