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周书记之京华烟云

一周书记之京华烟云

作者: veronicalk_6dd0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0:34 被阅读0次

     

     第一次知道"京华烟云"这四个字,是源于赵薇版的这部电视剧,是上小学时候跟着外婆外公他们一起看的,没错,十年多了,但依然很清楚的记得剧中的情节。赵薇可能是我们这代人中最喜欢的小燕子,但我更钟爱她扮演的姚木兰。曾经还梦想成为木兰那样聪慧的女子。十年后出来的新版京华烟云我也看了,只觉得里面的歌是真的很好听。但是新旧两个版本差别太大,所以迫切的想要知道原著的剧情,想要知道原著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情不自禁,翻开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本来是想弄清楚木兰,立夫,孙亚,莫愁原本到底有怎样的纠葛,她们之间的感情和电视剧里的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抱着这种心情翻开了原著,但却被原著里面的道家学说,爱国精神所深深震撼,越读到后面越让人觉得肃然起敬,耐人寻味。电视剧连原著的万分之一都不能及。它原来不是一部专于写儿女情长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时代变迁的爱国著作,终于明白为什么说这本书是向红楼梦致敬了,因为它们都在时代中描述家庭,用家庭,人物的变化讲述时代,体现时代精神。看完这本书后,心中有万千情绪无法言说,实在是太感动和震撼。虽然我文笔不够好,只希望写下第一次阅读这部经典著作的感想,这样以后再次阅读我也能对比发现更多不同和没有完全明白的情节,突然觉得阅读一本经典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是如此之多,果然,那句话是对的,要,读好书。

     小说的前篇是较轻松的,着重描述了每个人的性格,感情和家庭,差不多定格下来以后,逐步加深一步步进入后篇,这时的中国面临亡国命运,书中很多人物也由小爱转变为了大爱。压抑感、敬佩感相伴而来,里面对一些屠杀场景的描写很生动,如刺杀起义学生,日军对村庄的烧杀淫掠,对中国土地的疯狂占领,等等等等,无一不激起我的愤怒。从头至尾,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像是置身其中,感受了当时人们从和平到无奈,害怕再到愤怒直至最后奋力反抗的心情。看着后面的章节,那些屠杀,战争、逃难的场景因为描写得太过真实,所以它们不自觉的浮现在脑海,顿时,愤怒、激扬、勇敢、无所畏惧各种情感同时萦绕在心头,我无法言喻那种心情,国难面前,更是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平等。我被这部原著深深震撼,也真正觉得中国文学和中国精神是真的很伟大。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题记说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他们足够担当。看完小说后,自觉去查看了写作背景,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写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期间,正值抗日时期,书中人物历经了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二战等事件。在此,我也想借这部巨著,向那个时期英勇的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向写此经典著作的林语堂先生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书中的人物很多,而且各有特色。据说,这本书的原本是英文,林语堂先生本来是想向外国人翻译红楼梦,但实在太难。所以写了这本类似的书来影射红楼梦里的一些人。例如,木兰影射史湘云,莫愁影射薛宝钗。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只能看出红玉像林黛玉,阿非像宝玉。因为我没有看过红楼梦那本著作,所以不知道其他人的影射。突然很想去看看红楼梦,这样才能更切身的体会到两本书人物的相符。

     也许很多人期待成为沉稳的莫愁,希望像她那样能嫁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并最终获得他的倾心相待。但也有很多人期待成为聪颖的木兰,在失去与得到中不停的追寻自己,认清自己,并最终同他爸爸一样征服自己,做一名快乐宽容的女子。现实中很多人同素云一样,喜爱这个灯红酒绿世界的繁华,但当繁华落尽梦一场,醒来以后会更加懂得感激,更加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然后坚定离开错误的轨道,回到更为正确的道路上。在爱情中,很多人像红玉,愿意为心爱之人付出一切,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心爱之人,那种无私源于爱。年轻时,会像阿满,戴云,阿通,阿非等人那样勇敢无所畏惧,为正义和信念不断努力和坚强。  

     如果说木兰是不断追寻诗和远方的快乐,那么莫愁则是细水长流的幸福。立夫虽然愤世嫉俗,但满腹才华,思想偏向理想化,所以他与木兰可以不说一言但已深知其心,可却与更务实且更沉稳的莫愁才是更加绝配的命运;孙亚虽心无大志,但却能做到莫愁的细水长流,他的踏实与木兰的聪颖和热情又能无缝连接,因此他和木兰才是彼此的命定。木兰配孙亚,莫愁配立夫,才可以让生活和爱情刚刚好,不至于漂浮的过远,亦或是沉寂得过久,所以,他们可以携子之手相守到白头。这样看来,性格互补的两个人才能走得更长远吧,因为另一个人拥有自己不具备的品质,然后两个人方能成一个整体。

     看了原著,才知道原来红玉是这本书里的林妹妹,才华横溢却也体弱多病,爱而不能得。唯一不同的是,红玉比林黛玉幸运,因为她是主动成全,带着所爱之人对自己的深爱离去,此生无悔。看了原著也才知道,原来曹丽华也没有电视剧那般可恨,因为她只是木兰和孙亚婚姻生活的一段小插曲,是促成她们感情升华的催化剂。看了原著,也才明白,风尘女子并非都受人唾弃,如华夫人,入红尘虽无可奈何,但也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得到别人的尊敬。看了原著,也才懂得,原来经亚没有那么的一无是处,为幸福他愿意努力争取,努力的人都是可敬的。

     书中还讲了很多的庄子的学说,说到了很多道家精神。从而引出了许多个人情操和道德修养的为人处事。我想,林语堂前辈一定是尊崇道家的。比如齐物论,比如淡泊名利,比如仁爱,比如出世。甚至这本书后面描写战争用的一些庄子的学说如"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还有作用与反作用力。书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道家思想和现代科学家都同意这一点,作用与反作用力相等。中国的反抗精神就是反作用力量。由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六年的日本侵华行动,就是引起反作用的作用,中国反抗的力量应当看做是战争开始前日本对友邦侵略的罪行的直接反击。"里面还有一段姚思远的话是如此说"庄子不用望远镜,不用显微镜。他预测到无限大和无限小。庄子的看法真使人惊异,只是他没用科学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但他的观点是科学的,是现代的。"每每在书中看到庄子的道家学说与事实相连时,都能感到中华学说的博大精深,我为之深深敬畏。中国的文明大国称谓是足够匹配的。也因此,比起一毛不拔的牛思道,比起注重繁文礼教的曾老爷,我更喜欢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姚思远,他的十年之行让我佩服,他的与世无争让我敬佩,他的超脱自我更是让人欣赏。我想,道家的好多学说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曾经,我觉得北京给人的感觉太过庄严和压抑,所以一直不怎么喜欢这座城市,但是看了这部小说以后,顿生好感。书中有一段描述老北京,当时还是北平,如是说"因为在老北京,大家都能够等待,在等待中由少而老,但是百年如一日,虽说由少至老,实则从未变老。老北京受异族征服多少次了,但被征服者却将入侵者征服,将敌人变通修改,使之顺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历史,还有对北京话的描述,其实可以把它们都当做对北京文化的讲述。老北京是颇具人情味的,比起现代化的北京更具灵气、更加可爱。忽然觉得一座城市会因为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而让人心生认可和敬佩,毕竟那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存在。

     经典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希望下次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能看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东西。网上有人评论:只记得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京华,只记得"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的烟云。我觉得这段文字虽然凄凉,但却很美。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结尾吧: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by veronicalk3 2017.5.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周书记之京华烟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p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