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说:“世界由原子组成”。这句话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大的事物必然是由小的东西构成的,然而这种规律必然是这样的吗?物理世界是趋向于无序的,宇宙的熵趋向于最大,有序是一种违背宇宙最终目的的。
熵增原理告诉我们,宇宙总是会无情地向着更加无序的方向发展,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最终宇宙会走向彻底的无序!
也许目前现实中有一种由“小趋向大,小物组成大物”这种物理规则但是在无序的未来,这种规律顺序还能保留吗?
世界由......组成,“组成”的涵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没有规定必须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呢? 为什么我们一想到“组成”这个词就会认为必须是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由小事物汇聚而成? 我想还有其它的认知方式,为什么不能说小的由大的组成?
譬如左边有10牛顿的力,右边有7牛顿的力,合力是向左的3牛顿力。小力3牛顿由10牛顿大力和7牛顿组成?
或者一段3厘米线段由7厘米反向减少4厘米组成?
我们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偏爱,凭借生活习惯(“多的由少的而来”,“大由小而来”)决定了一种世界结构的认知方式即所有的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开始而成的,因为2是由1+1而来,所以1是2的起始根源?岂不知100-98 ,-58+60都是2,那么我们如何得知2的始源是从小的1开始?那么我们如何得知人是由小小的原子开始?
我觉得世界本质上更可能是无序化的,事物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更符合熵增的无序理论:原子,人,星球,都是一样的关系或者地位,它们之间没有谁比谁大或者小的问题,这样就没有顺序。但是现实中事物的确存在着大小差别,那很可能是一种视觉错觉。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的大脑认知,从本质上来说很可能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大。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这种平等关系的新的世界观是一种圆形的方式。
理解它以前,必须先谈谈关于粒子图像的起始源头的问题。平时说人们看到的物质图像来自于哪?从直觉上来说,图像来自于一种叫“图像材料”的东西。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图像材料是什么。
譬如你在街头遇到一位画家给你画肖像画,你首先看到的是白纸,然后画家在上面涂抹,也就是说你的画像是建立在白纸板上呈现的,所以画纸是这幅画像的图像材料。同理,计算机或者手机屏幕上的图像是在玻璃屏幕上显示的,玻璃屏幕是图像材料。【它是图象依附的母体,图象生成变化的处所,图像生成的物质载体,媒介。如画布、颜料、纸张乃至电视和计算机屏幕等。而“图像”指的是在这些物质载体上出现的东西。】这种支撑图像变化的东西就是图像材料(原质),它是表现图像的差异性变化的质地。
有人说万物皆可作画,不单单是纸张,很多东西都能当做画图像的材料(金属,石头,玻璃,树木)。奇怪就奇怪于这一点,我们看到的那些材料是图像还是图像材料呢?譬如有人画的3D画特别逼真,在马路上画了一个仿真的大坑,弄得路人以为马路断掉而不敢走上去。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此处图片)
这种仿真3D图,我们说它不是真实之物只是影像。而真实自然的大坑图像难道不也是一种影像。它们同在远处看几乎是一模一样,都是二维平面图。
这就导致一个疑问,我们看见的真实深坑,它自身是否也是一个逼真的二维图像,科学上有一种全息投影图像技术可以仿真真实的自然界图像,这在科学上可还行,(日本用这种技术复原去世的邓丽君在舞台上演唱,几乎看不出来她是虚拟人物)。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还有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成像技术更是神奇,该技术是发出的激光进行电离焦点位置的空气,让空气发出亮白色的光点。与科幻电影中表现的“全息影像”最为接近。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如果3D画和自然深坑都只是一种图像,那么建立在什么材料上显示的呢?
它们的图像材料可能你会说不是同一种材料,马路上的3D图画在马路上,柏油马路是它的图像材料,而自然界真实深坑的图像材料呢是泥土岩石。但是可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吗?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原子。但是原子的图像又如何而来的?
当我们想观察事物的时候,图像随之同时就出现了。当寻找物质图像形成的来源的时候, 就找到了某种新的材料,认为它是上一个图像的根本组成元素,这只不过是感官发现了另一种图像,就用它取代了上一个图像而已,认为这是,图像的来源,是图像材料(实体)。殊不知它们也是一种图像。就像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物质譬如塑料这种材料,却发现它是由分子组成的,把这种化学分子结构图式当做图像材料。然后我们寻找这种分子图的图像材料(由什么更小粒子构成的),然后又找到原子。目前为止科学上最小物质粒子是夸克,夸克不是眼睛直接观察到的粒子,而是通过计算数学模型来推测其内部结构的,说白了就是通过大脑想象出它的图像模型,当然这不是胡乱的想,是依据物理法则推理。材料粒子越来越难以发现。一开始我们可以肉眼看到尘土等物质大颗粒,然后更细小颗粒必须用光学仪器观察,颗粒形态再进一步细微就须电子显微镜来观察,最后小到夸克的形态我们只能通过一系列数学与物理定律结合的逻辑进行头脑推演。这也就是说物质结构图像不断变化细微到某种程度以后,变成了头脑中一种精神想象的存在而非物质形态的存在。
但是我们可以说宏观的物质材料是来自于微观的物质材料组成的吗?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并非是一种越精微就是越本质的由大到小的递进关系,人不能说由原子组成,原子也不能说是由质子,中子,夸克等粒子构成,而都是一种同等的平行图像关系,虽然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但是非递进关系(它们是图像材料在各种不同维度下的映像而已,类似于从一个圆心上的点,从不同方向投射到圆周上)。
原子论破灭!以太新论崛起!(此处有图片)
宏观与微观是平行并列关系,这怎么理解呢?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3D墙壁绘画可以理解为一幅宏观图像叠加在另一幅微观图像(原子结构图)之上。
这就像家里的电视机没有开以前,你能从黑漆漆的镜面上看到自己的反光形象,但是打开了电视以后,电视节目画面的亮度覆盖了你的容貌,但是它们都是同时展示给你的,只是你只看到了屏幕上更亮的电视节目。
我们能够认知物体可以既有宏观又有微观等多种图示模式,并且在仪器帮助下自由选择自己想看到哪种图示模式(眼睛直视宏观,显微镜微观,头脑演示超微观),
显然如果科学家有一天发现比夸克还小,描述那些更细微粒子的模型,那这种粒子模型必然是某种物理图示,是图示也就必然对应着图像材料。
这种物理图示它只能和微观原子图像一样,也和宏观3D绘画一样,处于同级位置(同样都处于圆周上的某个方向位置),并不能作为图像的最终本源。
所以探索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是无用的。我们要寻找的是一种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图像,这一切的可视现象背后的材料(对应着圆心)。
这种基质材料必然是不能形成任何图像的,可以说它是无色,透明的,空的,没有任何显现的,并且它遍布于宇宙各处。如果它是具有某种纯色的,那它依然是一幅图像。图像是图像材料的一种具体应用。
由于图像的载体是图像材料,而那些有图像的地方就有载体,而有图像之处就有光的传播,所以图像材料它也是光的载体。
看到这里很多人想到了——对!没错!它就是西方哲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寻找的东西“以太”!
它是所有可见事物的最终载体,构成宇宙的一切的本源。
文章没有写完,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再写下去
更多疑问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w-mi8kRa67cKtcz8vNnCm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