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旅游,人们想到的除了风景、人文、娱乐和美食,还有什么?
对于行走过大半个中国的我而言,这个问题还着实有些难以回答。旅游嘛,不就是导游说的从你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吃喝玩乐一番把钱花掉;又或者是文人墨客所描绘的诗和远方;看花,看海,看山,看水,看所有未曾见;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异同与和谐;品味舌尖上迥异的味道,听方言俚语如歌的曲调,闲适放松之余拍照打卡发圈,剩下还有什么?
这就是我对旅游最全面的理解,思来想去仍是无以言加。
这几天很想念逝去的家公,他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一直被我敬为高山仰止。有幸在他生前,和许先生陪同他老人家完成了两次自驾游,让我知道旅游之乐还有一种是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那就是追寻。
源于发自心底最深沉的热爱,和家公渊博的文史知识,他确定了自驾游的路线。第一次一路向南直奔西安,由山西河南返程。第二次一路向西直奔敦煌嘉峪关,由西安返程。两次行程万余里,都是先生一里路一里路用车轱辘量出来的,也是在婆婆亲自陪同下完成了家公的心愿。
当时,我的旅游观如上所述,对于老父亲安排的线路并不感冒。敬佩许先生的一片孝心,只为陪伴他,才一路同行,还曾一度视为苦役。现在想来,当年的我真的太愚蠢,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家人的旅程和学习的机会。
启程前,家公在药盒剪下来的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要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也只是路上导航的坐标,许先生安排路线的凭借,而我基本连看都不看。九年了,现在忽然很想知道那上面写了什么,可我除了找到了几个路上记账的账本,卡片踪影全无,这又给我留下了一个遗憾。
两次自驾游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点,那就是西安,而且曾经为了找寻未央宫遗址,开车在遗址周围转了好几个小时,坐车坐得我又困又饿,那时的我真的很费解。
可我现在似乎有些懂了,懂了才开始回忆,也才开始悔之晚矣。
从记忆打捞两次陪同家公旅游的点滴痕迹,用当时我向人总结概括的话来说,除了这个陵,那个遗址,就是这个墓,那个纪念馆。老人家甘之如饴,我觉得枯燥无比,甚至有时我连景区大门都不进,就在车里等。
我知道现在说歉意的话已经晚了,因为老人家是那么豁达宽和,他不会勉强,更能容得下我“阴气重”的言论。在我心里,他永远是笑呵呵的样子,眼里盛放着因欣喜而生的光芒。那是心愿达成的喜乐,那是孝子在侧的安慰,那是他幸福的样子。
可惜我当年不懂,不懂旅行是为了追寻历史的痕迹,不懂还有一种旅行的快乐是由丰富的学识滋生的。如此说来,我平白糟蹋了三去西安的机缘,去了三次,我对古都还停留在兵马俑、贾三包子、羊头泡馍这些物化的东西上。
忽然萌生了探索之心,对中国的八大古都产生莫大的兴趣。找了很多资料来看,觉得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终于明白急着走出去行千里路,不如安下心来读万卷书。
忆起一个人,一段旅程,让我懂得旅行的意义永远超乎我的想象,更让我懂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可乐写于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