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中偶落一瓣梅,人间雪乱万里风。”
前五册看完,没想到在年底之前还能将最后一册给看完,不胜欣喜。在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以后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细致而繁复的推理小说了。看古代背景的推理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当时的人物风情、饮食文化,写六本书可谓是很好地将这些表现出来了。前面五本花开五朵各表一枝,千头万绪,终于在这一本接触谜题了。从六贼纷纷插手,压住顾震等人查案开始,就隐隐地察觉到,大约通天的能力与官家有关,“机关算尽太聪明”,还是难以逃过既定的结局。
郭建龙在《汴京之围》里写过一段话说:“在任何时候,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和平并不是一种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战争,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任何形势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无法回头,而且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走向了。”
道君皇帝自认为设计巧妙,利用梅船事件,在清明节设下梅花天衍局,又怎能即便他的计策成功了,他也就不会这个如腐朽的房子一般的大宋了。再加上他根本没有判清形式,能成功才是天方夜谭罢。
书名的副标题为“醒世”,很容易让人想起冯梦龙的作品《醒世恒言》。书不止有推理的部分,更多的是看重小人物们的所思所想,但凡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动力,都有自己的悲欢苦乐,在张择端着手画《清明上河图》时,他们都怀着对生活的希望或者失望齐聚在汴京城中生活着,算不上是安居乐业,至少还是一片和平,但正如出现风暴的海面总是格外的平静一样,底下暗潮汹涌着,一条条人命,因为官家自作聪明设下的谋划丢失,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是大宋的一个个子民。赵不尤说,官家爱万民,也万民爱陛下,陛下弃万民,则万民弃陛下。
杀一人而救天下,为不仁,何况是数不清的性命。五绝最后写出的字分别是家、私、极、防、爱,这是为君、为官、做人之道,用作警醒世人,又有何不可,只是许多人都似陶渊明诗中写的“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一样,很少能真正地听进去的。
北宋因靖康之难而消失了,南宋在河岸对面重新建立起赵家的帝国,南宋亡了,元朝又崛起了,他们像是不断地出现,不断地重复着前朝的命运。古来兴衰不定,却总是有兴有亡。
张养浩写《山坡羊·潼关怀古》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汴京城内死去的人们堆满了街道,堵满了沟渠,而有志之士的热血没有因雪天的寒冷所退却,却因执政者的作为寒心。范大牙见母亲要将父亲打的银簪子送出去填补官家求和的礼物时,说的那一通大逆不道的话,是人被踩到了泥地了自我觉醒。物不鸣则平。在那样的时代,被损害是常事,可人们还是捱着、熬着过了很多年。
“世道正,则世风淳;世道邪,则人心乱;人心一乱,则行不由径、慌不择路,种种诡怪随之层出不穷。”正本清源才是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