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长群看到妞的语文老师发了一篇她的习作。感觉挺惊讶的,她的作文写得还真不错!让我感动的是老师的用心。妞的语文老师是刚从外地引进的老师,她自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就是学生的习作。老师每天会把同学的优秀作品变成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让大家去看。排版非常漂亮,还有配图。我记得第一次看妞同学的文章的时候,很羡慕。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而且功底也很深。才踏进高一的学生就有这样的水平。相比之下,我们那时候就差很远。我在心里隐隐约约想,妞妞离他们有多大的差距呢?没想到才几天,老师就把她的文章贴出来了。有些兴奋。我想,这不是因为她的文章有多好,而是老师用这种方式去激发每一位孩子对于作文的兴趣,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作文水平。我知道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要花多少时间和心血。特别感谢老师!
回想这一段时间,学校面临的种种困难,今天看到这里,就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段时间因为在外培训特别不方便,时间也很紧张。暂且就把妞的文章贴这,算是记录吧!
《毛泽东诗词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与独立风格的诗人与书法家。自少时,他便展现出与众人所异的远大抱负与家国情怀。例如青少年时期的《井赞》,便颇有“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的深刻含意了。
今天,我们所要鉴赏的,便是1935年的冬春交替之时,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同志写下有关“遵义会议”的诗词的记载与回忆。
1935年1月6日,红军攻克遵义,8日克娄山关并召开了遵义会议,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由于张国焘不服,私自带走红四方面军;2月26日再克娄山关时,损失颇大,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
现在是诗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第一句由西风引入,一个“烈”字体现出风之狂猛、风之强烈,是自然界一种力量的表现,下一句体现出了空间的概念。在一望无垠的苍穹之上,三两成群之雁展翅高飞,搏击高空,却别有一种思念的怅意,这就是所谓“雁叫霜晨月”。而本诗中,许多诗意的意象,像“雁”,“霜晨月”“马蹄”“喇叭”“雄关漫道”“苍山”与“残阳”等。而这种种的意象,无一不在表达,隐喻着作者心中的怅然与失意。而作者表达的情意又与当时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例如下阙中的“从头越”,在文中是“从头开始“的意思,在文中就是隐喻战略任务失败,从头作部署。
作者便是在这么一种怅然的失意,高居于世之景情之上,面对着这样壮丽雄浑、气势磅礴之景,胸怀高远,拿云之志,酣畅淋漓地挥下大笔,书写下这般豪雄的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