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是有点懵了。啊?这样吗
别说,仔细一阅读,不无它的道理。
一位生病的阿姨走了,才56岁,要说有恶病,有2个,一是不知道照顾自己的身体, 心理只有她的子女。
透支自己的身体为最恶毛病,其次就是超支自己的收入。这2个病最终夺去她才五十几岁的生命。
她得的是一个急性胃溃疡,需要一个手术。用她自己的积蓄做完手术后没几天,担心儿子女儿家里的一日三餐无人照顾,像生病前那样,做完这家奔向那家。还继续做他人家家政赚点收入。她为自己勤快助力2家家务感到踏实而欣慰:尽管自己赚不了大钱,但是能自己的病用自己的积蓄看,还能解决2家的大部分家务。而儿子女儿就坐享娘福,毫不感恩。该吃吃,该喝喝,改游戏就玩游戏;该外出消费就外出消费;对于老娘这样的操劳心安理得。没过几天,阿姨老病又犯了了,这可是愁坏了自己,因为她不仅积蓄没有,上次还用了信用贷。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儿子;这次还要住院自己身无分文了,需要他们帮助了。这亲生的姊妹俩,都说他们没有积蓄给她住院,要不继续银行贷点?阿姨含泪回到自己的出租屋,2天后离开了她热爱的世界。 很多人在严厉抨击这对兄妹,毫无亲情和人性。点击率更高的是这句评论:只有自私的人才能过得好一点。
自私的人能过好吗?现实生活中,“自私”的人,不会担心别人,而是顾着自己, 对别人的事情,往往是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不会因为别人的眼神和脸色,让自己不开心。分析与自己关联的问题,总是有主位意识,把责任归在他人身上。有功时,总能与自己关联。少替他人着想,光为自己打算。工作之余的时间都花在玩游戏等娱乐自己,自己的收入主要花在自己的身上。一旦对号入座,还真发现这样的人不少。
先有自己的人,我的思考后的反应是:他可能真会过得好一点。 这,可是与我们日常的学习所得有冲突。
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大方,谦逊,替人着想才是我们的美德。可是,就像故事中阿姨的例子,真实的生活很打脸。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它表达的其实并不就是人情冷漠。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在有“余力”的时候,才能关顾到别人。亲人亦是如此。
我想要说的是,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下。否则,就要出现开头那样的懵。还有就是,如果内心始终满足且恣意,这叫过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