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个现象:若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或状态,就干脆放弃不做。
这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例如:
还有十分钟就吃午饭了,这十分钟我就不用做事了,等着吧……
既然达不到我的目标——今晚写完这篇文章,干脆我就不写了……
既然都玩到这么晚了,剩下的这点时间我也不学了,好好玩吧……
既然离我的理想那么远,干脆就不做了,我讨厌破坏心中的完美,直接不做还能保留这份完美……
……
这种想法的特点是,只要发现现实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逃避,习惯性逃避。我要的是完美的过程,我要的是完美的状态,我要的是完美的让我心满意足的结果,只要有一点点不符合我的想象,那就干脆放弃不做吧!这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一切以自己表现得是否好看作为做事原则,能够让我做得很完美表现的很好看的事情就去做,如果不是就放弃,咱丢不起那人……
多么可怕的想法!这是一种反成长的思维模式,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不肯认清世界的真相,最后往往郁郁而终。
我必须打破自己的幻想,为自己进行正确的心理建设。
现实有什么特点?现实的特点就是充满缺憾,佛教里说的“无常”是对世界时刻的认识,这是常态,深刻认识这一点会让你不由自主用平常心对待任何事,因为这种观念已经为你做好了心理建设。
我认识到我的现状是什么,我认识到我的局限是什么,我认识到我做不了什么,相应的我认识到我能做什么,我不再那么盲目,我不再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在自己主动的边界内尽力做事,对与主动边界之外的我无法控制的事,与其和平相处、顺其自然。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初恋时男生心中都有过完美女神的形象,她美丽、纯洁、不可侵犯,像是天上的仙女,如果这个女孩跟其他人发生了关系,小男生心里会特别受不了,他受不了心中圣洁的女神被玷污的感受,这种撕碎的感觉让他痛苦……现在回想这样的想法可能觉得很幼稚,可那在当时就是切身的感受。
随着成长,我们知道,一切就是那样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是开始的我们太幼稚了,而不是现实太残酷了,现实永远是对的。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能做一点是一点,能进一步是一步,管他充满多少遗憾,管他多少次与自己的意愿违背,如果总是抱着那种完美主义的心态,我们注定在这个充满遗憾的世界上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