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采购战略,大家通常首先想到的或者常用的办法就是基于花费金额和风险,分成四个象限,叫一个卡什么矩阵,我个人感觉这玩意没啥,只是理论派和培训顾问为了标榜自己而运营的噱头而已,主要不足有三:
一,只考虑了自己,自己的采购金额和对自己的供应风险,而忽视了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没有他们,我们根本不可能长足发展。比较理想的经境界是通过价值链上的利润的合理分配,客户,供应商还有我们自己一起把蛋糕做大,共同发展。
二,这玩意还不能叫做战略,充其量叫一个成本优化的机会识别的工具,甚至连工具都算不上,因为上不接天,公司战略,下不接地,具体行动。只是一个框架,在空中飘着。
三,她是从花费出发,经过风险分析,到降价手段结束,如联合开发啊,强势砍价啊等,它这里也是忽略了两个事儿:
1. 同一个物料或者交易,对你来说是战略物料,对你的供应商来说 确是盈利最差的瘦狗产品,你想和人家战略联盟,联合开发创造双赢 前提是你要先问问人家同意吗?
2.决定我们降价今日和水平的不是不是这个物料现在发花费金额,而是机会,就是说利润可以被压缩的程度。比如说,杠杆型物料,大家都知道通常的策略是拿大刀砍,但是利润已经十分微薄,你砍砍看呢,大家大不了不做,亏本的买卖是没人做的。
那我们接下来聊聊时间对采购战略的影响,其实我们供应链人,做任何战略都不要忘了两个贵人,一个是给公司发工资的客户,一个是对给我们发工资的老板。
先说说客户对时间的关注,客户永远喜欢采购决策下达最晚,而供应商交货最快,而且喜欢差异化。当然,质量,价格等因素已默认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了满足这个以上要求,我们可以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换交期,大家会说,通常客户不会提供,而且提供了也可能不准,其实是有两种可能造成的,第一,尝试得到客户的单品信息,而不是关注产品族。第二,尝试得到具体客户具体的信息,而忽略了不同客户的的波动的"趋中"效应,就像我们猜某年级某小朋友的具体身高,可能会基本不准。而猜某年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则相对会准确的多。
2.主要是盯着具体客户的具体需求,看上去一筹莫展,其实非然,我们不妨,据以上信息进行在差异化之前的所有准备 还以小朋友为例,根据小朋友的身高去买布,这时候没有任何差异化,小朋友不要了,我可以做大人的衣服,甚至可以退回布匹厂,让他们卖给其他客户。按原来的身高数据进行分组,并进行裁剪,缝制,这里相当于根据身高把客户分成了几个群组,群组之内的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不妨备少量库存,而最后一步,刺绣个人姓名,这里不放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生产,因为这里100%的差异化,很难提前预测。及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非常发达的行业,也是几乎不可能。
再说说老板对时间的关注,无非就是早收到客户的钱,晚付供应商的钱,进而赚更多的钱。
在客户账期一定的前提下,从订单到付款这个周期內,我们能控制的只是从订单到交付这段时间,通常有三部分构成:
1.销售订单的处理时间,也叫交易时间,这个在大部分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改善空间巨大,而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通常是使信息流转更顺畅,减少等待和审批,也可以入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电子化。
2.加工装配时间, 这个是大家通常关注比较多的,但是普遍的误区是上更先进的设备,更大的批量。其实简单的做法确实背其道而行之,缩小生产批量。缩短周期时间,快速服务客户。
3。 发运时间,这个通常取决于您的仓库和客户的距离,以及所选择的运输方式。
我们最后说说从供应链的角度,在我们做决策的过程中,有哪些是基于时间的考量。
比方说我们ERP下单逻辑,就是在系统中预先设置好计划参数,然后运行MRP,根据简单的熟悉额运算,来提醒计划或者采购要采取的订单。其实这里有两个误区:
1. 默认是理想的世界,而且对于在系统中设置的计划参数,供应商会100%的遵守,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的,根本就不需要供应链管理了,即使需要,我们这些供应链人的工作也会非常容易被人工只能所取代。
2.丧失了大量可以优化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拖拉机整机厂,发动机的交货周期是4周,螺母的交货周期是一周,按照ERP的逻辑就会让我们提前4周给发动机供应商下订单,给螺母供应商提前一周下订单, 但是这就回有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油可能按时到了,而螺母没到,这就回导致昂贵的发动机躺在仓库里等螺母,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其实应该向螺母供应商下所谓的大订单,准备一定的备库。用螺母来迁就发动机。
3. 比方说在我们看到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也会丧失提前购买的机会,当然我们可以在系统中单独开具PR,以独立需求的形式来提前购买,但是大多数公司没有这种文化,有了提议,大家也不会批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