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为何会成为“拖拉斯基”?

你为何会成为“拖拉斯基”?

作者: 世纪阳光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17:59 被阅读0次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中。”


    明天是拖延者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小懒刚煞费苦心地完成了一个项目方案,得到了老板跟客户的一致好评,本想再多“飘飘然”几天,可该死的新任务马上就从天而降了,顿时熄灭了他心里那点快乐的小火花。

    小懒用名人的故事安慰自己,给自己放松找理由----牛顿在果园里发呆,无意间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等到他为自己的拖延找到了借口,大半天时间过去了。

    他决定先看看项目资料,消化一下,好让心里有个大概印象。这点儿活很快就干完了,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其实,喜欢拖延的人都这样:做事时不是先拣最重要的做,而是拣最容易的做,总把重要的事放在最后。

    他想得挺好的,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下午,部门临时决定开会,临近下班,小懒的资料也没看完。“算了,不是还有晚上吗?带回家得了!”

    晚上,小懒在电视、电脑面前,一转眼就到了12点,资料只在临睡前翻了两页,他想:“不是还有明天吗?”这一天,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匆匆过去了。

    明天是拖延者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他们习惯性地把今天要解决的事拖到明天,希望明天一切都会好转。可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总会有期限,这一刻拖延了,下一刻你就得拼命地找补。


    “我是不是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既不至于太累,也能保证完成任务。”小懒琢磨着。

    计划表出来了,小懒颇有成就感,他把每天的工作都进行了细分,看起来像模像样。

    计划列完了,该实施了吗?可是,今天的任务还真艰巨。他开始意识到今天的时间似乎不太够用,甚至还可能得加班......小懒的内心突然间充满焦虑。但是,他的心似乎有点不听话,总想着上QQ看看有没有人跟自己说话。

    小懒在内心咒骂自己:“你有点自制力行不行?你的计划白定了吗?你要全心投入工作!”

    盯着眼前的计划书,他心中还是充满了希望:没问题的,我从现在开始认真看资料,一切都还来得及!是的,按照时间来讲,努力还来得及,可前提是得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对于自制力差的人来说,做计划不是一个好主意。只有计划没有行动,让人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在行动了,还会让人觉得能够精心列出计划,就已经比很多人都接近目标了

    为什么我们会拖延

    1、与规则抗衡

    鱼豆是个“自由派”,最讨厌被什么乱七八糟的规则束缚。读书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的是开放式作业,任由自己发挥,她肯定做得特别积极;如果是命题式作业,让围绕着某个点来做,她就觉得很压抑,每次都要延期提交,而且做的质量也不会太理想。她对此并不是特别在意,反倒觉得这个有个性的体现。

    规则让人感觉到拘束,所以大脑会产生想要冲破束缚的欲望。于是拖延就成了抗拒规则的一种手段,打破了规则,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2、在权威面前找平衡

    苏珊也是一位“名磨”,她直接给出了自己拖延的理由:“我看不惯那难缠的女上司,整天挑三拣四的,一副做作的样子。每次我都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方案,大家都觉得不错,可她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改一遍,在我的基础上画蛇添足,要么就改的面目全非,最后拿到大老板那里,说她付出了多少心血!现在的我学会了给她拖着,看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就特痛快,一下子找回了心理平衡......”

    3、防止私人领地被入侵

    Melissa爱美,可偏偏脸上长了几颗恼人的雀斑,最后,她从网上买了一瓶点痣的药水。没想到这一试,还真有点用!有个邻居一直追问她是怎么弄的?说自己有个亲戚也有这问题。她觉得美容这件事,本来就属于隐私,不想轻易告诉别人。

    这一回,不长眼的邻居又入侵了她的私人领地,她还向Melissa打听过家庭菜谱秘方。对于邻居的这些难以回答又不知如何拒绝的问题,Melissa只能选择拖延。

    每次被问起,她都说:“最近太忙了,我都给忘了。”邻居只得说:“不着急,不着急。”最后,在Melissa拖了3个月之后,她的邻居终于放弃了,不再追问。Melissa坦言:“她不再来烦我,我真觉得舒服多了。”


    完美主义倾向

    美国心理学副教授拉里说:“某些拖延行为其实并不是拖延的人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够,而是某种形式上的完美主义倾向或求全的观念使得他们不肯行动,导致了最后的拖延。他们总在说‘多给我一点时间,我能做的更好。’”

    被公司炒鱿鱼的Amanda,论能力,她的创意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超出意料;论职业素养,Amanda早出晚归,勤勤恳恳。然而,她却被炒了鱿鱼。

    别的设计师三天就能出来的作品,她恨不得要用三周,每个设计师每个月都开5000块钱,人家干了10个项目,她干了3个,这对同事有失公平。老板看不见Amanda苦思冥想、废寝忘食的样儿,他看见的是你又什么都没干,工资又白发了。

    Amanda不是想不出方案来,只是她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不管大广告还是小广告,她都要追求完美,一点儿瑕疵都不能有。她对自己要求太高,总希望自己能把每个设计方案都做到最好。在设计过程中,各种小细节她都要处理的尽善尽美,否则,她的作品绝对不会“出炉”。

    完美主义者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反应,强烈地期望社会的认同,强烈地抵触消极的评价。为了不遭人非议,他们会对自己十分苛刻,要求自己必须每天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漂亮、无可挑剔。所以,他们的压力也比常人更大。背负着重压来做事,内心肯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难受。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就可能会选择逃避,其表现就是拖延

    有压力才有动力?

    不管做什么事,小懒都习惯等到最后一刻才行动,工作这几年,熬夜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不过,他倒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还曾经跟朋友调侃说:“其实吧,加班干活挺刺激的,想起第二天早上得把东西交给头儿,干活根本不会走神,效率特别高。平时散漫的劲儿也没了,真有变身成功人士的感觉。”

    心理学家朱克曼为小懒这样热衷于和时间赛跑的人创造了一个词语:寻求刺激。他说:“这类人需要肾上腺素上升带来的刺激感,宣称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高压下做事,才能获得这种刺激感。事实又如何呢?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往往根本没办法很好地完成任务。”

    像小懒这种对工作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挑灯野战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在寻找刺激,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劣质快感因为他总会想起过往的经历:每次他在最后一刻采取行动时,都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激情也被点燃了,甚至在压力下,还想出了不少新颖、独特的好主意。而后,他就认定自己一定得到了这样紧迫的份儿上,才能把内在的潜力给逼出来。

    其实,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学学那些本本分分干活的人吧!不迟到、不早退、不磨洋工,上班时做该做的事,下班回归正常的娱乐生活,虽说看起来不那么“扎眼”,可总在享受稳稳的幸福。这样做人做事,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肯定会有一些质的飞跃。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何会成为“拖拉斯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hq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