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筱静观察》探索AI:人工智能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筱静观察》探索AI:人工智能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作者: 28b48a579cd9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5:08 被阅读0次

关注《筱静观察》观看完整视频↑


▲ 本视频时长:1分39秒

机器人三定律不仅在科幻小说中大放异彩,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三定律基础上,发展建立新兴学科“机械伦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和机械之间的关系。

虽然以人类目前人工智能水平来说,现存的机器人并未有足够的智能去分辨人类和危险等概念,但是,人类与机器未来发展如何?其背后所蕴藏的伦理问题,随科技进步逐渐呈现。

第三期《筱静观察》,筱静对话信息化与数字化经济研究智库创始人刘志毅、BAIC物联网价值公链创始人谈毅、HCR慧辰资讯CEO赵龙三位业界大咖,深度剖析—人工智能的边界,究竟在哪?

(左起:叶筱静、刘志毅、谈毅、赵龙)

01 .人工智能是什么

关键词:智能增强、智能架构、自动算法

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对于人们并不陌生,似乎人们每天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成了衡量“未来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答案。

刘志毅从“智能增强、智能架构、自动算法”三个角度定义人工智能,他认为这三个概念加一起就是人工智能。

智能增强,就是基于人类本身某种特定能力进行增强,市面多数人工智能应用都处在这一范畴内;智能架构,是指在人类原本的生态中,加入智能要素。例如,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的概念;自动算法,则是机器不再依靠人工编程,而是通过深度学习,自己找到合适的算法实现功能。

谈毅从实践角度给出自己的理解:“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理解多为强人工智能,也称作‘超级人工智能’。在这一定义下,机器具备了人的智商以及和人很接近的情商。而目前,人类正在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的行业和特殊领域。”

赵龙总结:“人工智能,很简单,就是(机器)像人一样工作,像人一样思考,最后要比人要更厉害。”

当我们定义了人工智能之后,才能真正开始讨论人工智能特点。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既充满好奇,又充满恐惧。电影里AI机器人颠覆人类的故事频频发生,背后隐含着人类的担心。本期节目,叶筱静与三位嘉宾,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之旅,共同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议题:

图灵测试是否有意义?

未来的人机关系将会以何种方式呈现?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02 .图灵测试是否有意义

关键词:30%

5月9日,谷歌的IO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助手”一定程度上算作第一个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谷歌助手打破了图灵提出的30%分辨标准,达到50%的人无法辨别是和机器对话。

1950年,图灵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由于注意到“智能”这一概念难以确切定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图灵测试的内容,简而言之,通过盲测的方式,让人类分辨对方身份,有超过30%的人认为分不清谁是机器人的时候,证明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由于目前人类的人工智能,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机器是完全是由人类来定义的。图灵测试的的意义在于检验。

当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图灵测试就成为了一个明显的悖论:当机器真的可以自主地去思考、进行判断的时候,它可以决定是否通过这个测试,那时,人类就没有办法去鉴别它是否具备人工智能了。

03 .未来的人机关系

关键词:赛博格化、应用场景、新兴人类

“机器人三定律讨论的人机关系,放在实践中去讨论是很困难的。”刘志毅给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讨论人机关系,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道德伦理原则,但社会伦理是不一样的,因此并不存在一个通用性。其次,道德伦理究竟能不能转化为逻辑和数学问题放在计算机当中,并不能确定。”

那么人与机器可能平等吗?

谈毅认为,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和人类建立平等契约关系、交易关系,这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一个条件。

未来的人机关系,可能是机器人、人机结合、非人形的智慧机器、或人机互联的。各种形态也许都存在,但在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应用。

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机器完全由人定义,是需要人来制定契约。当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时,机器不受人的控制,这个时候也许需要协商来制定规则。

关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从理性主义来看,人工智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智能生命体,有自由意志,硅基生命即将产生。从人文主义思想来看,人和机器不同程度的结合,有个专业词——赛博格化,即:有机体和电子不同程度的结合,将人进行增强。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领域专家有不同看法。

刘志毅认为:“我个人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所以我更相信是通过增强人类,实现人机结合,赛博格化可能是更强大的趋势。因为理性主义思想有个前提,就是需要让机器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那首先必须要研究好人类本身的自由意志。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无论从哲学还是科学角度来讲,都没有得到解决。”

谈毅则称:“我比较偏向自由主义。从这么多年来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讲,我不认为技术是一个线性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积累到突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的突破。在这个逻辑里,我希望参与其中,把数据源做好,人工智能的应用去使用这些数据。再去看到底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应用诞生。”

赵龙认为:人工智能的形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应用场景。

赵龙分析,“在一些传统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很浅,甚至更传统的像劳保行业,我在参与过劳保行业的人工智能探索后发现,它连基础都没有,这个时候,是需要建立数据的阶段。从发展的角度讲,我觉得一定不能忽略人工智能的进化作用。跟人类一样,这是一个维度,这一代机器现在是通过人来做,这个事情还可控。一旦机器和机器可以繁衍的时候,迭代就会非常之快。一旦到了这个阶段,机器掌握了话语权,它一定会让自己越来越美的,就跟我们人类社会一样。”

主持人筱静认为,“在现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可能是机器人的形态会多一些。将来我希望是人和机器的结合。我觉得最完美的,是人和机器的结合体,成为一种新兴的人类。我很期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让人类能够超越肉身的极限,让人类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04 .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歧视、所有权

当智能增强,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提升,效率提升了以后,实际上会带来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很多人、很多工作被自动化了,人们没办法继续从事低端的、可自动化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无形当中,会使社会歧视增大。

“整个社会靠着智能联系起来以后,人类必然会制定一些规则,这个规则必然是少部分人制定的。在这个情况下,这些规则原来可能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共识,一些想法。它变成一些社会当中的固定规则以后,智能给它加强,歧视可能就会被扩大。”刘志毅分析。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生产力提升的一次重大突破。生产力的突破,还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生产力关系的适应。

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它是围绕着一个生产关系的改变。当有一天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人类去进行劳动,替代工厂进行生产,替代生产设备工作的时候,人工智能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底归谁所有?

归这个人工智能的设备的拥有者?还是归AI机器人自己所有?这个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谈毅认为,生产力关系的改变,从现在开始要做一次重新定义。

“我们现在研究区块链之后,发现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恰巧带来生产力关系的改变。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在做生产力的提升,区块链在做生产力关系的改变,改变成共享经济的模式。我们有一个观念叫消费投资论,这个是由计划链能实现的。通过这个所谓的token代表的价值,消费者消费了人工智能的产品,那就拥有了这个人工智能产品背后所代表的利益,从而重新分配了社会财富。我对于未来的判断,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关系会伴随着区块链有一次重大的突破。”

05 .人工智能的边界

当AI在诸多方面代替人类变成一种可预测的未来时,AI取代论让人们恐慌。人们对生命的定义,影响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本身的判断。而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很可能是人类进入更高维度的一个探索。

主持人筱静认为,如果现在对人类的定义,是有血有肉。有一天可能生物打印技术,也可以造出符合这个标准的机器。但是人类的思想、情感、意志,才是人工智能的边界。

我们不应该恐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筱静观察》探索AI:人工智能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i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