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之旅.游观岳阳楼(下)
“两行文字千秋史,一副对联百部书”,一首诗写红一座楼,一篇文闻名一座城,这座楼就是岳阳楼,这座城就是岳阳城。
我俩游观岳阳楼实际是在第二天,快速浏览了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双公祠、吕仙祠后,来到了岳阳楼一楼,《岳阳楼记》雕屏两侧,有“五绝”之窦垿长联,事实上,只要把这个雕屏的内容和窦垿的长联弄懂,岳阳楼和岳阳市文化史几乎了解了一大半。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座楼有“四奇”:第一奇是 “杜少陵五言绝唱”,即“诗圣”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少陵即杜甫,杜甫虽然出生在河南,但陕西杜陵才是他的郡望,所以他自号“杜少陵野老”,颇有以此自矜的意思,也称“杜工部”。杜甫在飘流到岳阳的时候,终于得偿夙愿,登上了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湖山的壮阔,爱国的情操,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怆,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拉大了时空领域,写早年耳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楼的愿望,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茫茫无际,“坼吴楚,浮乾坤”这是写洞庭的壮观,其实和他《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里“钟神秀、割昏晓”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用浩渺无边的湖面,一个是用遮天蔽日的形象,使静止的湖、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得以显现。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没有一点信息:“老病有孤舟”,乘舟自夔州出三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潇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落寞。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先叙事描写、然后抒情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摈弃眼前景物的微描,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荡荡,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既是实写,又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美观。这首诗在描写岳阳楼的所有诗歌中是空前绝后的,所以被称为“绝唱”。岳阳楼也因为杜甫这首诗而声名剧增。
岳阳楼的第二奇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希文即北宋名臣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岳阳楼记》全文仅368个字,但辞约义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传唱千古,“两字关情”的“两字”即 “忧”和“乐”。仲淹这种“忧乐观”体现了儒家学者的“达则兼济天下”崇高济世情怀,使得千百年来的读者无不为之倾倒。也因此,《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也成为岳阳楼历史上的“绝版”。从杜甫到范仲淹,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已经跟岳阳楼紧密联系起来,这一诗一文,再加上窦垿这幅长联,已经成为岳阳楼的文化符号。
岳阳楼的第三奇在滕子京对岳阳楼的重修使得岳阳楼“百废俱兴”,恢复了以前的规模
这是滕子京对岳阳楼的贡献,也是他本人的政绩。东汉末年,鲁肃奉孙权之命镇守巴丘,他在巴陵山上修建了一座阅兵楼。到了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他在任上扩建了阅兵楼,当时称南楼,后改名为岳阳楼。此后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也曾来到岳阳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时,便命人把唐朝这些大诗人、以及北宋著名诗人的相关诗文都刻在岳阳楼上,岳阳楼从此声名远播,成为与黄鹤楼、滕王阁齐名的天下名楼。
岳阳楼的第四奇在吕洞宾三次醉倒在岳阳楼的神话传说。
吕纯阳即吕洞宾,纯阳是他的道号,洞宾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八仙”之一道教神仙,北宋以来,关于他修道成仙、救助世人的故事层出不穷,现在的岳阳市有很多跟吕洞宾有关的旅游景点,岳阳楼主楼的北侧便有一座三醉亭,因吕洞宾曾经醉卧于此而得名。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嗜酒,曾三次于岳阳楼中痛饮,大醉,还留下了一首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这首诗被刻在三醉亭的一楼,在二楼有一尊吕洞宾的塑像,他一手拿着诗书一手拿着酒杯,因此,在岳阳当地,人们都把吕洞宾称为“诗酒神仙”。
窦垿生活在晚清时期,他亲历鸦片之战后中国的软弱无能。他给咸丰皇帝上过很多奏章,陈述自己的治国理念,指出当时社会的积弊,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他的奏章并未引起重视。窦垿给读者讲述这些典故,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先贤的无限神往。他所处的背景跟杜甫、范仲淹等先贤有相似之处,因此他其实是借这些典故来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国家多灾多难,知识分子有报国之志却屡遭挫折,面对这样的情况,窦垿本人是要做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还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儒者,或是一个造福百姓的官员,亦或是一个不问世事的神仙呢?
下联主要是介绍岳阳楼的地理环境,其实也引用了不少典故。下联以一句“诸君试看”开头,似是对读者发出邀请,再分南北西东四个方位来写岳阳楼周边的山川形胜,岳阳楼西邻洞庭湖,而洞庭湖水域广阔,向南一直延伸到湘江和潇水。从岳阳楼往西北,可通长江水系直至巫峡,“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巴陵山的得名来自一个神话传说:夏朝的后羿曾经在洞庭湖斩杀巴蛇,蛇骨堆积成山而称为巴丘,又名巴陵,岳阳在南北朝时就叫巴陵郡。爽气,岳阳楼就是坐落于巴陵山上,坐东朝西,它的西部便是明朗开阔的八百里洞庭美景,湖面上必然也少不了凉爽之气。岳州也是岳阳古称,在洞庭湖的东北方向;岩即石,疆为边界;在古代,从洞庭湖东岸进入古岳州城要经过一条山岩堆砌的边界,即古岳州城的城墙,也就是说,岳阳楼的东面就是古岳州城的城墙。
潴是指水积聚的地方,即洞庭湖;流是说湘江和潇水以及湖南境内的另外三大水系沅江、资江、澧水在洞庭湖汇集,而后流入长江;峙意为耸立,是指陡峭的巴陵山;镇是城镇,即岳州城。
岳阳楼背靠巴陵山,南望潇湘、北眺长江巫峡,东对古城墙,当作者描述岳阳楼附近的这些河流山川之时,他想到的是岳州城的军事意义及其历史沿革。岳州城历经朝代更替和人事变迁,那些在岳阳楼题诗,醉酒的先贤都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但岳阳楼以及它周边的河流山川却并未因此而有任何改变,这便是那些大好河山的魅力所在。
这幅长联的艺术特点是排比句式、工整的对仗和抑扬顿挫的音韵,这样抑扬顿挫的音调,读来字字铿锵,艺术感染力倍增。综上,窦垿这幅长联上联借典故述志,既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景仰,又蕴含了自己对身世的慨叹,下联则借写景抒情,既介绍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又记叙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晚清学者袁嘉谷曾把杜诗(《登岳阳楼》)、孟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范记(《岳阳楼记》)、窦联、何书,合称为岳阳楼“五绝”。也有人形容窦垿这幅长联是——“两行文字千秋史,一副对联百部书”,可以说,这幅对联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杜诗、范文。
从岳阳楼回来,我们就打车到了南湖广场,这里是集文化休闲、绿化旅游、市民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广场,东西向宽260-310米之间,南北向长460-520米,顺道参观了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岳阳博物馆,坐东朝西,前临国际龙舟赛场。
总之,岳阳留给我的就是一城、一湖、一楼、一诗、一文、一联,历代文人有他们比较超前的天下意识、生动的宇宙感悟,他们有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家国情怀,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巅峰和精英。
2022年5月30日星期一
岳阳楼 窦垿上联 窦垿下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