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弗能至而贫者至焉。”……
这篇文章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是清朝人彭端淑。作者作这篇文章的本意是用蜀鄙二僧的事迹来说明意志坚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作者的立意很好,但所用事例是否恰当,我认为应该值得商榷。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从西蜀(今四川)到南海(今浙江),路途几千里,对古代的人来说的确很难。但以富和尚和穷和尚来说,到底谁更难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穷和尚更难。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古代,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公共交通服务。人们要远行,是要自己出钱买船的(这点原文中有说到)。再则,古代的治安也没有现在这么好,路上可能会遇上劫匪。富和尚虽然富,但还没有富到足可以组建一支具有自卫能力的舰队,因此他“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穷和尚则不同,他身无分文,不用担心遇上劫匪。穷和尚平常早已习惯了粗茶淡饭、风餐露宿,他可以徒步到南海去——对于古代的人,日行百里并非难事——数千里路程也只不过数十日工夫而已。古代的老百姓又都有饭僧的习惯,穷和尚可以沿途化缘。因此,穷和尚只需“一瓶一钵足矣。”
富和尚有一座庙,可以坐享信众的供养。要他放弃这样优越的条件而去作苦行僧,就像要一个富翁放弃他的家业去做淘粪工一样,你说难不难?穷和尚本来就一无所有,他到哪里都一样。他只需顺着南海的方向,每天靠近一点,不久就会到达南海,又以同样的方式返回西蜀,又何难之有?
天下的事情,并没有固定的困难与容易。一些人觉得是困难的,另一些人恰好觉得是容易的,反之亦然。现在有许多人常常失业,但又有很多的工作没人做。工作真的难找吗?恐怕未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