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那些说"安倍是我亲爹"的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那些说"安倍是我亲爹"的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作者: debeeadbb5fd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17:45 被阅读12次

文=经典君 图=网络

安倍首相是我亲爹,你有脾气?”“这就是命不好,生在了错误的国家,结果只能拥有悲惨的未来。”——这些话出自微博用户“@司波达也太君”。 更可恶的是他不仅曾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亲爹”,更称“老子是精日”,还曾针对两岸话题“置评”称:“统一后中国警察会欺负台湾人民,所以台湾人民拒绝统一!”“哪条法律不许说‘台湾国’了?”

14日下午,微博用户“司波达也太君”收到四川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在官方微博“@绵阳网警巡查执法”  通知:请立即删除所有不当言论,并前往公安机关自首,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据悉15日凌晨,“@司波达也太君”已删除所有微博。虽然这位自称“精日”的网友删除了微博,但是近年来,有关“精日”分子的新闻总会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掀起舆论波澜。

2015年成都CD展,几名“精日”军服迷身着旧日军军服入场,他们在现场的展板上涂鸦,口呼“大东亚共荣”等军国主义口号,造成极坏影响。成都CD展险些因此被取缔。

2017年8月,四名男子身着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

2018年春季期间,两名身着日军军服的中国人,在紫金山抗战遗址(碉堡)前合影。

2018年4月19日-4月20日,厦门大学一在读研究生田佳良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精日”言论,引发舆论热议和抨击,值得一提的是,田佳良还是党员;厦门大学立即对其进行留党察看、留校察看处理。

仅仅一天后,澎湃新闻又有报道称,上海一男子在某App直播间的评论中发表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言论,最终被上海市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寻衅滋事为名将其行政拘留。

…………

那么,到底是什么是“精日”?

2017年8月,四名男子身着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

“精日”,原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指那些在精神上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但限于各种原因没法在法律上做到的人群。

在网络上,人们容易把“精日”跟喜欢日本文化、科技的“哈日”群体相混淆。从本意上来讲,“精神日本人”并不含有十分明显的贬义,甚至在某些表述中还带有“文明”、“高素质”的特征。

然而,伴随着“精日”分子作为一种群众事件的发酵,“精日”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含义。以一个广为流传的定义为例,“精日”分子代表着一个“崇拜日本达到仇视中国人民,仇视中华民族,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的群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所谓的“精日”分子?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精日这个群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有网友的评论说,精日分子大多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大不如意,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受挫,对现状极其不满,内心充满愤怒,愤怒发展成了仇恨,仇恨扩大到了整个国家。

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琐碎,才会对这个世界有所希冀,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追求,才会对身边的一切有所要求,才有因不甘于重复而萌生的要改变的心。

可当有人把这种不满足转化为歇斯底里的狂吼乱叫,热衷于以愤懑制作绝望,对于中国存在的一切现状都不满,都认为是落后的,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而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在接受采访时说,“‘精日并不是国家认证的概念,它是对一种现象并不精准的概括或总结。”猎奇心理、寻求刺激又缺乏正确的三观让这些“精日”分子走入误区,他们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围的好奇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基于从众心理,单纯觉得酷炫、好玩;再往里一层是情绪发泄者,想要流量、名声,至于是好名声还是骂名并不在意,这跟网络空间价值观缺失及教育缺失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少数人产生扭曲的国家认同,自我认知错乱。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要把极少数“精日”和广大喜欢日本文化的群体区分开。“有些‘精日追求标新立异,但政治意识欠缺,浑浑噩噩,不知道尺度在哪儿。于是就把日本文化中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东西投射到整个族群中,对其产生认同感,最后做出触及民族底线的行为。”

“精日”分子将日本想象成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渴望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污点“洗白”,将日本神化、信仰化,这和每一个人心中的信仰建构,乃至某种宗教情感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其对象的选择而极其为人所不齿。

“精日”分子的出现其实也与我们教育的失职有关。我们的爱国教育与历史教育出现了问题。究竟何为国家,何为民族,何为中华?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究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爱国,又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在接受教育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会真正思考、真正在乎这些问题?以应试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知识点的肤浅背诵与所谓追求爱国时空洞形式的强迫与口号的呼喊,在塑造受教育者正确国家观念和历史观念的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仪式性的活动在爱国精神的传承中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仪式的源头与核心精神被淡忘,当曾经壮丽灿烂的理想在所谓新一代的心中渐渐褪色,仪式变成了空壳,爱国的根基还存在于许多人心中吗?

龚自珍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正确的历史观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我们选择以什么眼光打量历史、用何种方法解读历史,不仅关乎昨天、今天,更影响到明天。我们应该重视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不能让历史成了一些人的玩物,英雄的精神、家国的情怀在谈笑间被肢解,令人痛心。更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甚至泛滥,一次又一次戳中人们心底的伤痛、触碰民族的价值底线。

“总的来说,精日是极其边缘的群体,很长时间都是在自娱自乐,只不过‘军服事件’让他们浮出水面了。”张颐武表示,“用这种方式触碰中国人的伤痛极其不当,也不能放任其在公众平台上流行,否则会形成坏的示范,这是很危险的。”

3月8日上午,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直言:“精日”分子就是中国人的败类! 

毫无疑问,“精日”分子不顾民族的伤痛与感情选择这种出格的文化信仰,带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心理为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翻案,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目前,我国也正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立法实践,力图通过完善的法律解决问题。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交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草案将增加条款,对宣传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追责,用法律有效地进行行为约束和引领。

然而,社会层面的缺陷造就的问题,还需社会全体大众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从根源解决,法律只能是最后一把锁。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挥自己的力量,增强自身与他人的文化、民族自豪感,抵制“精日”分子和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在每个人爱国热情的共同促进下,国家与社会才能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共同走向真正的强大。

来源:365天读经典(ID:reading-36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三碗儿呢:第一对历史无知。第二自己觉得知道历史真想。第三政府公信力的丧失让他们对政府的不满引申成了对民族的不满。第四傻缺,容易被骗,看了点儿说日本素质怎么怎么高的,就觉得日本才是人类之富。第五懦夫,面对不公不是想自己去让世界更美好,而是寄托于加入其他群体。

本文标题:那些说"安倍是我亲爹"的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ut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