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读了很多十月文艺出版的小说,这是一个盛产高质量小说的出版社。上上个周末,我刚读完了《黄金海岸》,上个周末,我读的是《流俗地》。

《流俗地》这本书最近在豆瓣上很火,因为作者黎紫书写完后放话,“吾若不写,无人能写”。她的自信让我动容,我觉得必须读一下这本书。读完后,我理解了她的自信。从此以后,她就是我最崇拜的第三个女作家了。
之前我最佩服的两个女作家,一个是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一个是写出了《黑暗的左手》的作者厄休拉。我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的写作风格,与同类型作家相比,更朴实一些。但她们写出的“平平无奇”的作品,却又让人读得欲罢不能,甚至读后回味再三,不能自已。这就是优秀小说家们说故事的能耐,可以调动技巧与文采,却又不会让读者轻易发现端倪。
本书是以作者生活过的小楼为背景,创作了“楼上楼”的小社会,这里生活着各种民族的马来西亚普通市井人民。故事从盲女银霞接到的“楼上楼”某个失踪已久的人物订车电话开始,以这个人物辐射讲解了楼里其他人的故事。
作者对每个人物故事的讲解,或者从他的过去讲到现在,或者从他的现在讲到过去。即使每个人物只有10页左右的描述,但已经足够让读者了解这个人。作者还预留了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这个人更远的过去或者未来。而更聪明的读者,甚至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故事,去想象小说中更大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读者,这些是我读完后思考得出的想法。我看这本小说依然像看推理小说一样,每一个人物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线索或者内容,我非常想读到最后知道结局。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猜故事的结局,问就是我过去猜的多错的多。像我读《活着》的时候,我读到福贵的外孙生病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本书叫《活着》,这本书可能想表达什么。而我读厄休拉的《黑暗的左手》,我也是读到80%,书中写道“黑暗的左手是光明”,我才突然明白这个书名的来源。
书名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流俗地》,我觉得是有着流言的世俗人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作为1000个哈姆雷特之一的想法。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或者让人感觉疲惫,不妨来看看黎紫书笔下的马来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困难的生活磨不灭书中人物的生活斗志,这斗志是书中人物的,也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人生态度。最后祝愿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阅读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