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青衣青衫 | 来源:发表于2024-02-08 13:29 被阅读0次

    题解:《坛经》第七篇“机缘”第八篇“顿渐”放在一起,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两篇集中讲了得到六祖亲自教诲的众多人物,也就是六祖教诲弟子的故事。

    第七篇名“机缘”。机缘指受教的根机和因缘,涉及到十个人: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禅师、怀让禅师、永嘉玄觉、智隍禅师、方辩禅师。

    第八篇“顿渐”。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涉及到的人物有三个:原神秀门下的志诚、志彻;十三岁前来参礼六祖后弘扬顿教的神会。

    “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内容简介(下)

    机缘第七和顿渐第八主要谈有缘得到六祖亲自垂询之人。

    前面讲了五个僧人,紧接着又讲了八位禅师。这八位禅师对于禅宗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禅宗一花五叶的那五片叶子,就是由其中二人散播开来的,分别是行思禅师和怀让禅师。除此,还有玄觉禅师、智隍禅师和方辩禅师。志诚、志彻和神会禅师。

    这些人的根器更好,属于即将开悟之人,只需高人临门一脚或者当头棒喝便能够当下开悟。六祖因材施教,和这些人的辩论充满了机锋。

    比如行思禅师问六祖:当何所悟即不落阶级。

    六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汝曾做什么来?

    行思说就算圣谛也不以为行业,圣谛就是指圣人作证,圣谛即真理。

    慧能接着又问,这又落于何等阶级?

    行思禅师便说,圣谛也就是真理,尚且不能作为行业,又何来什么阶层可以落入呢。

    慧能并没有直接给出行思答案。通过两个和行思提问貌似没有关联的反问来启发他,让他自己说出答案。

    这就是所谓的机锋,六祖对几个禅师的教诲都充满机锋的智慧,但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起来存在相当难度。在这里就不再妄加诠释,但是通读之后能够发现,和这些禅师的辩法论法,也是围绕禅宗的一些根本教义展开的。

    因为这些禅师是对某些教义,前来向慧能请教。总体来说,特别强调的有两点,一点就是不要起分别心,第二就是做到真正的空就要不着相。

    关于机锋,再举一例,比如被后人称为“一宿觉”的永嘉禅师和六祖的一场对话。

    原文如下: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日:“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大概意思是:玄觉面见六祖时,为表尊敬,绕六祖三匝行礼,然后振动锡杖肃立一旁。这是印度佛教礼节,六祖心里认可嘴上却说,你的态度不好,这种礼节有点儿大我慢,也就是近乎傲慢。

    玄觉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人生苦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付出,没工夫理会那些无谓的礼节。

    六祖反问: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无生是一切有为法的缘生正理,体会到万事万物生而无生的真理,万物便无常无无常了,也就没有迟缓迅速的区别。

    玄觉马上对道:体既无生,了去无迟。意思是,自体本来就是无生的,了却本来就无速的。

    惠能这才点头道:是的是的。

    这就是禅宗的机锋,一针刺到痛处道出核心真理。这也是禅宗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修证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yk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