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泰最近每天都在见鬼......
这不万圣节嘛?
街上到处都晃荡着“大鬼小鬼、男鬼女鬼”
说到见鬼
现在仿佛是
区块链项目的见(死)鬼(亡)高峰期~
是因为熊市吗?
恐怕不是,来看下区块链项目的8种死法~
一、猝死
区块链领域最短命的项目叫做firewaller,诞生于2015年8月19日,寿命仅仅一天。据悉,该项目发起人Martyanstey在2015年区块链技术爆发那年,灵敏地捕获到了这一趋势,并雄心勃勃地在Github网站上写下了一行代码,但次日再也没有更新。
在Github网站上,类似短命的项目比比皆是。比如W-angle,以太坊浏览器,代码更新也只有8次。据说该网站里,86000多个项目中,只有5%活了下来。
死亡原因
区块链火爆之后,很多“技术儿”为区块链着了迷,在热度的驱使下,心血来潮写了项目代码的人。但是激情过后往往是是一地鸡毛。
*GitHub是全球最大的编程开发网站之一
二、同归于尽
曾有一个明星项目叫做Tezos,一度在短短两周内筹集到6.5627万个比特币和36.1122万个以太币,成为全球最昂贵的ICO项目。
万万没想到最后,ICO没多久,该项目高层就开始内斗互撕,你说他吞巨款,他说你肆意控制基金会,后来项目就凉了。
死亡原因
这个项目夭折因分赃不均。同时也暴露了区块链项目的一些弊端,比如管理层经验欠佳、公司结构含混、产品研发没有透明度等。
三、违法被裁
区块链违法而死的项目实在太多,数不胜数:什么ARTS项目被投资人联合举报涉嫌诈骗,共涉及金额约2.6亿人民币;超级明星、空气币,用六个星期完成收割、跑路到归零,卷走50亿人民币;Tea chain(茶链),号称全球第一家具有公信力的、高效率茶交易平台项目负责人挪用资金跑路,涉及诈骗金额上亿等等。
知名投资人、彭博社专栏作家 Aaron Brown曾说过,ICO 融资中 80% 的案例都纯属欺诈。
死亡原因
不用多说,圈钱、诈骗、跑路、违法,不死才怪。
四、被黑客谋杀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吧,曾经红极一时的门头沟,因为黑客攻击而破产。后来,区块链钱包,Brainwallet,也是因为安全问题而死。而且,不止这一个钱包。
死亡原因
每个项目都会有安全隐患,只能说这是个意外了。
五、被监管大棒锤死
去年9月份之前,国家还没有禁止ICO,有很多项目怀着圈钱的目的在搞事情,但9月过后,比特币,比特矿,大红火,币贝网,这些交易所统统死于监管。
死亡原因
9月4日下午3点,央行、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公告叫停代币发行(1CO),清理整顿1CO平台并组织清退ICO代币。
六、随风归西
前阶段,“YouTube+抖音+Blockchain”的火牛蹦跶的很欢,火牛视频将打赏火钻的概念等同于“挖矿”,也就是“打赏即挖矿”。火钻的发行量为100亿,其中50%来自“打赏挖矿”,在白皮书中,火牛视频将每日收入的80%用于分红。
然而,按照此分红比例,火牛将无法回旋资金,公司可能10天都撑不下去。自9月下旬起,火牛视频的投资收益率变少,曾四次修改火票与火钻的兑换比例,充值及提现业务关闭……陷入了“跑路”疑云。
死亡原因
区块链行业每天都在吹风,尤其是“XX即挖矿”的风吹了很久,然而这个被认为是拯救项目的大招,却让不少项目反栽了跟头。火牛就是因为滥用挖矿,被风卷走了。
七、牛皮吹破致死
这种死法多出现在币圈,比如薛蛮子、阎焱、帅初等一票大佬为其站台的太空链。在其宣传中,披着“量子”“太空”“卫星”等高科技关键词的外衣,在一天内完成10亿人民币的私募,但是在一个月后却莫名破发,价值接近为零。
死亡原因
在币圈评价一个项目(包括团队、白皮书、运营等),最常规的几大标准是,团队成员够不够大牌?白皮书够不够花哨?请的媒体够不够红?市值够不够高?有没有几个网红磨嘴皮子?
太空链背后的事实是私募白皮书严重造假,创始团队成员秘而不宣,项目议程也并未按时完成。太空链的“成名”离不开所谓的大佬、媒体的推波助澜,正是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导致一些项目膨胀致死。
八、病死
所谓病死,多是项目本身出了问题,包括技术的方向与策略、经济模型以及社区机制等,具体的病症也是五花八门。小泰引用AlphaCoin Fund 创始合伙人 Frank 的文稿,整理了一个区块链项目病症对照表,大家可以自检或者检测一下你想投资的项目:
区块链项目病症对照表
团队问题症状
1创业者自身问题,有些创业者作为 Leader,既不能从专业角度说服团队,也不能激励团队,更没有和同行者慷慨分享成功和利益的气度。
2、直接抄别人的白皮书。
3、白皮书中团队履历展示不过硬:无法体现出运营团队、顾问、投资人的区块链开发经验、产品运营经验,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源。
4、Roadmap 不清晰,比如缺乏 Demo、小规模测试、公测、实际应用等的时间进度。
5、白皮书夸大技术价值、忽略实际落地难度,拔高了投资者的预期,最终扰乱了自身发展节奏。
6、团队信誉风险,一些项目的核心团队曾连续推出多个项目,这会影响团队信誉与稳定性。
7、没有对项目后续发展做过深度思考与详细推演,如空气币,创始人的发心就是为了圈钱。
方向与策略团队问题症状
1、选了难度系数过高的方向,比如去解决 Sharding 与 DAG 存在的问题,但直到今年在 100% 的 POW 算法中使用分片技术依旧非常困难,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2、对区块链技术面临延迟、容量、吞吐的问题认识不足,选错了应用场景。业内也一直在探讨,区块链产品相对互联网产品有优势的应用场景在哪里,目前唯一比较肯定的是,支付领域的应用是区块链技术最先走向大规模用户群体的场景。
3、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于摩尔定律,不依赖硬件技术的改进,所以从诞生开始就处于高速发展、中,甚至要快于互联网技术。有人会认识不到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性,过早放弃。
4、盲目追求上链,不考虑 Tokenized 的必要性。
5、盲目追风口,导致项目定位有偏差。市场的热度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年初是公链,接着是内容分发、游戏和 DAPP,然后是有运营能力、创新模式的交易所,再到游戏博彩类应用、稳定币,以及矿池币,市场风口在不断变化,盲目追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6、对目前市场的竞争程度有认知误区,过早树立了竞争对手的意识,进而盲目跟进竞争对手的动作。
7、应用生态建设风险(尤其是平台类项目),比如基于该平台的应用企业数量少、质量差问题也会导致平台本身的信誉受损,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
合规问题症状
1、轻视 KYC 合规的重要性。有些项目是非常重视合规性的,努力在海外获得资质,但总体来看,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项目是忽视的。
2、Token产生机制缺少经济学考虑,比如未考虑 Token 通胀程度、流通率、增发率、销毁机制、回购等。
3、Token功能与项目愿景不契合,导致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使得项目只具有炒作价值。
4、Token分配比例不健康,比如团队、投资机构、顾问团队的分配情况不利于后期项目推动及币值维护,团队和基金会持有的 Token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量的 20%。
融资问题症状
1、拿不到足够的钱,无法支撑团队运作。
2、拿不到著名机构的资金,无法得到背书及相应的行业资源。
3、硬顶过高,流通盘比例小,最终导致投资人对于后续币值维护有顾虑而拒绝投资。
4、锁仓机制不合理,比如早期投资轮发币不锁仓,后期投资人反而锁仓,导致锁定了后期投资人的流动性,让早期投资人有时间窗口砸盘。
5、项目越接近落地,想象空间就越小。
市场运营问题症状
1、项目报道的媒体数量与级别不够。
2、到达用户的渠道不够广泛,缺乏路演、搜索热度、媒体报道。
3、留存用户的能力、社群活跃度不够,现在国内一般项目推广主要是微信和知识星球;去年一个项目有三五千的粉丝就算社群活跃度高的,但今年的项目动不动就是十万粉丝,而这大部分是僵尸粉。
4、早期过度许诺,造成可信度降低,其实区块链项目的发展需要长期布局,需要在用户中建立广泛且可靠的共识。
5、过于追求发展速度,没认清市场现状。目前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二级市场中的很多 Token 价格都回归到了公募甚至是私募价格,这也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更多选择,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去买一些优质项目,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追逐新项目,投资者也将更看好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6、缺乏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比如白皮书中公布的 Roadmap 与实际发展不匹配,代码也做不到公开等,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市值管理问题症状
1、持币集中度风险,比如前十名集中度很高。
2、锁定与解冻风险,锁定时间过长或解锁时间恰逢熊市;比如,在 2017 年的时候锁仓三个月就算长的,但到了 2018 年动不动就是要锁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而且还是线性释放。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动动你的手指点一下关注小泰吧。小泰不容易,有夸奖才更有动力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