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再见吧,呼兰河!

再见吧,呼兰河!

作者: ruxin_7a8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00:45 被阅读4次

关于《呼兰河传》是要从大学说起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解读是现当代老师精挑细选的课题之一。老师为我们每人复印了整本的《呼兰河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那个“严冬把大地冻裂了”的小城呼兰河。老师也开始了他庖丁解牛般的解读。

十年过去老师对这篇小说的钟爱之情态如在目前。

十年之后的今天,站在书架前寻觅未来几日的精神食粮,几次扫过《呼兰河传》却在它和未拆封的新书中犹豫不决。 为什么会考虑一本已经如此熟悉的书?盯着《呼兰河传》的封面问自己,良久。终于,抵挡不住诱惑,我再一次翻开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是的,就是这句。

呼兰河的冷铺天盖地地侵袭而来,同时一股浓烈的寂寥和哀伤慢慢笼罩了我。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嗯,呼兰河,还是那么冷。《呼兰河传》,还是那个味儿。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竟然像遇见旧相识那样有了一种你原来在这里的感觉。

呼兰河城上空艳丽诡谲的火烧云和因为贪看火烧云时睡着在奶奶怀里的小孙子。

宁静、悠远,似曾相识。

大泥坑

那个大泥坑呢还在。

众人还是热衷于拯救陷入泥坑的骡马,呼兰河人民依旧借着泥坑的光心安理得地吃着便宜的瘟猪肉。

不过那暴雨后过泥坑的情景倒是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

偏偏那人家的板墙造得又非常地平滑整齐,好像有意在危难的时候不帮人家的忙似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样巧妙地伸出手来,也得不到那板墙的怜悯,东抓抓不着什么,西摸也摸不到什么,平滑得连一个疤拉节子也没有,这可不知道是什么山上长的木头,长得这样完好无缺。

挣扎了五六分钟之后,总算是过去了。弄得满头流汗,满身发烧,那都不说。再说那后来的人,依法炮制,那花样也不多,也只是东抓抓,西摸摸。弄了五六分钟之后,又过去了。

一过去了可就精神饱满,哈哈大笑着,回头向那后来的人,向那正在艰苦阶段上奋斗着的人说:

“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可也不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饱满的,而大半是被吓得脸色发白。有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多时,还是不能够很快地抬起腿来走路,因为那腿还在打颤。

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是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似乎要有些话说。终于也没有说什么,还是走了。

呼兰河人民贫乏到用一个威胁生命的泥坑感悟人生并视之若珍宝,读来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我”和爷爷

6岁的“我”因为有祖父和后园的陪伴,还是那么快乐。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

“这是什么?”

我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

后来看到关于天伦之乐的描写感觉都像《呼兰河传》的复制粘贴。而想到“我”后来要经历怎样坎坷的人生,为了自由地活着,挣扎在苦难的人世中时,心里便涌上一股浓烈的悲伤。

呼兰河人民

这次呼兰河人民着实让我更加失望。他们的麻木和对观看闹剧的热衷似乎愈演愈烈。

结局就是,十二岁的小兽一样伶俐的小团圆媳妇(童养媳)被呼兰河人民虐待捉弄至死。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云游真人如是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

婆婆说小团圆媳妇病了,魂丢了。于是无数次为儿媳跳大神。实则利用儿媳制作供人消遣的闹剧。

这次,媳妇邻居三姨二婶儿周三奶奶一众女人来看大神在露天给小团圆媳妇洗澡。

小团圆媳妇怕羞不肯脱下衣裳来,她婆婆喊着号令给她撕下来了。现在她什么也不知道了,她没有感觉了,婆婆反而替她着想了。

大神打了几阵鼓,二神向大神对了几阵话。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

有的竟觉得困了,问着别人,三道鼓是否加了横锣,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大神一看这场面不大好,怕是看热闹的人都要走了,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从腰里拿出银针来,刺着小团圆媳妇的手指尖。

不一会,小团圆媳妇就活转来了。

大神说,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的。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像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秘。

果然的,小团圆媳妇一被抬到大缸里去,被热水一烫,就又大声地怪叫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还伸出手来把着缸沿想要跳出来。这时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总算让大家压服又把她昏倒在缸底里了。

这次她被抬出来的时候,她的嘴里还往外吐着水。

呼兰河人民知道,小团圆媳妇没几天就死了,病死了,确是病死了。他们没戏可看。呼兰河重归宁静。

有二伯

一辈子活得如蝼蚁一般,摆脱不了自己已知的未查的困境,只能像笑话一样存在着的有二伯,说多了更加悲凉,不说也罢。

冯歪嘴子

所幸,在这个麻木到只为吃饭睡觉看闹剧而活着的呼兰河人民中还有冯歪嘴子这样的人存在。冯歪嘴子,一样是呼兰河里看不见光明,感觉不到温暖的一类人。悄悄成家后媳妇孩子和毛驴同住四面八方漏风的磨坊。

我一开门进去,风就把那些盖上白布帘吹开了,那女人仍旧躺着不动,那小孩也一声不哭,我往屋子的四边观查一下,屋子的边处没有什么变动,只是磨盘上放着一个黄铜盆,铜盆里泡着一点破布,盆里的水已经结冰了,其余的没有什么变动。

小驴一到冬天就住在磨房的屋里,那小驴还是照旧的站在那里,并且还是安安敦敦地和每天一样地麻搭着眼睛。其余的磨房里的风车子、罗柜、磨盘,都是照旧地在那里呆着,就是墙根下的那些耗子也出来和往日一样地乱跑,耗子一边跑着还一边吱吱喳喳地叫着。

我看了一会,看不出所以然来,觉得十分无趣。正想转身出来的时候,被我发现了一个瓦盆,就在炕沿上已经像小冰山似的冻得鼓鼓的了。于是我想起这屋的冷来了,立刻觉得要打寒颤,冷得不能站脚了。我一细看那扇通到后园去的窗子也通着大洞,瓦房的房盖也透着青天。

可是,他用那爬满黄瓜的窗子把自己至于呼兰河外的另一个世界。他安静赶驴推磨。即便生活再艰辛,即便老婆走了留下两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即便在所有人眼里他定是完蛋了,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踏踏实实地在贫穷陋习里生活,不卑不亢,却也充满希望。

看了冯歪嘴子的儿子,绝不会给人以时间上的观感。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到时间。但是冯歪嘴子的儿子是不能给人这个满足的。因为两个月前看见过他那么大,两个月后看见他还是那么大,还不如去看后花园里的黄瓜,那黄瓜三月里下种,四月里爬蔓,五月里开花,五月末就吃大黄瓜。

但是冯歪嘴子却不这样的看法,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

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

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

萧红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的。

再见吧,“呼兰河”!

游走在这呼兰河城,我的内心一次次被这人世间的苦痛击打。看到呼兰河人民以巨大的热情谈论家长里短围观甚至酿造他人的悲剧,我一遍遍告诉自己,千千万万不要去做“呼兰河人”,不做那个酿造悲剧的人,不用别人的痛苦稀释自己的悲哀,不能做拯救者,起码不能伤害对自己无害的人。

关于跳大神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跳到半夜时分,要送神归山了,那时候,那鼓打得分外地响,大神也唱得分外地好听;邻居左右,十家二十家的人家都听得到,使人听了起着一种悲凉的情绪,二神嘴里唱:“大仙家回山了,要慢慢地走,要慢慢地行。”

大神说:“我的二仙家,青龙山,白虎山……夜行三千里,乘着风儿不算难……”

这唱着的词调,混合着鼓声,从几十丈远的地方传来,实在是冷森森的,越听就越悲凉。听了这种鼓声,往往终夜而不能眠的人也有。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却使邻居街坊感慨兴叹,终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过了十天半月的,又是跳神的鼓,地响。于是人们又都着了慌,爬墙的爬墙,登门的登门,看看这一家的大神,显的是什么本领,穿的是什么衣裳。听听她唱的是什么腔调,看看她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跳到了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似乎下回再有打鼓的连听也不要听了。其实不然,鼓一响就又是上墙头的上墙头,侧着耳朵听的侧着耳朵在听,比西洋人赴音乐会更热心。

如果在那个凄凉的夜过后,呼兰河人民便真的不再去看跳大神,不去赶这个热闹,呼兰河会不会少一点凄凉。但是,他们做不到,内心的干涸像魔鬼一样会再一次引领他们走上愉快的犯罪之路。

合上书,只想说:再见吧,“呼兰河”。

下个冬天不要那么冷。

相关文章

  • 再见吧,呼兰河!

    关于《呼兰河传》是要从大学说起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解读是现当代老师精挑细选的课题之一。老师为我们每人复印了整...

  • 有这样一条河

    呼兰河,正是因为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才会被世人熟知吧。 呼兰河就在学校的附近,去过几次。一个小县城,没有什么特别...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买这本《呼兰河...

  • 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的人总是热热闹闹的登上呼兰河的舞台,进入无聊的呼兰河乡名的视线中,打破呼兰河的沉寂,成为人们饭后的聊资后,又...

  • 一条河的故事

    “河的两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 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条分割了两个世界的呼兰河又出现了。...

  • 《呼兰河传》,眷念的总是故土和陪伴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一提及《呼兰河...

  • 《呼兰河传》-民生的残忍在于因愚昧而看不到残忍

    呼兰河传这本书,一打开读下去就停不下来。 呼兰河的神奇瑰丽的火烧云,呼兰河老是坑人的大坑、呼兰河有爷爷身影后花园、...

  • 从《呼兰河传》到《黄金时代》

    顺序是这样的,先看的《呼兰河传》,再看许鞍华导的《黄金时代》。 先说《呼兰河传》吧。作为亚马逊里一本免费书下载来的...

  • 读《呼兰河传》有感(二)

    《呼兰河传》读你的时候,很想去那看看。去寻寻萧红笔下的那个呼兰河,看看现今的呼兰河。或许,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

  • 轻笑着,笑出沉痛 ——《呼兰河传》 萧红著

    轻笑着,笑出沉痛 ——《呼兰河传》 萧红著 第一篇:《呼兰河传》 生活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的人情故事:小团圆媳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见吧,呼兰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zo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