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

作者: 言诗把酒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8:29 被阅读0次

    文| 指犹凉

    最近有这样一种感觉,每每提起笔想写下什么,却总在下笔前丧失了表达的冲动。那些之前喷薄而出的情感愈发寡淡,直到临动笔时已索然无兴。这个时候我就会戏谑般地跟自己开句玩笑——“果然是年纪大了”,然后兀自扬起嘴角,怅然良久。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觉得表达自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大到人生观,价值观,小到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我都希望能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有机会去表达。可表达的过程往往变成了一种宣泄,结果就是乘兴而来,阑珊而去。而且因为表达技巧的不够,说出来或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支离破碎,晦涩不堪。

    当然,个体真实的想法往往是很复杂的,尝试着去喜欢,却又怕被伤害;尝试着说再见,却又留恋不止。多重情感的交织往往会使人性情不定,而大部分人又不能在合适的时机去表达恰当的情感,所以,我们常说——人心难测。

    有朋友曾经质问我“你那么热衷于表达自我是贪恋人群中的聚光灯和话语权吗?”说实话,我,愕然良久。

    后来我发现,如果周遭的人与我在某件事上的意见长期相左,可能我并不会在第一次听到之后就立即反驳回去,但心中确实会不愉快。之后也会反复思忖,寻找机会怼回去,并且很享受把别人的观点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或许,人的本性里面,或多或少就有一种欲望——通过打击别人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

    可是,这样不好。就像没人会喜欢被揍趴下一样,也没人会喜欢在精神层面被别人压制。

    我并不想隐瞒我对话语权和聚光灯的渴望,可同样,我也喜欢一个人独处。我身上存在着种种特质,但只要我能尊重其他人,我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

    表达的另一个功能是获得认同,或者强逼别人认同。就像喜欢听好话一样,人的本性里总有对归属感的追寻。可讽刺的是,一个人的粉丝越多,那来自于他们的认同就越不可靠。因为媒体的传播会掩盖很多的事实,真正到达受众眼中的也就是那么些个漂亮的标签。个体不能被复制,而标签可以被复制。所以,古今中外的明星,权贵也好,伶人也罢,细细想来,并没有多少差别。

    好像文人,尤其是入世的文人善于把热血和忧思写得极为动容。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嵇康“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事抱琴来”,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稼轩“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天下只有这帮人是仁人义士,中流砥柱。

    可是,对于国事,甚至是个体的小事。热血,忧思,或者说情感,真地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也不那么重要。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每天捧着一腔热血就能干成的吗?不需要计划,合作,尝试吗?这些所谓的美好情感,闲暇的时候可以放出来奔涌,真正干活的时候还是锁起来束之高阁的好。

    所以,持续地去输出自身是一个怎样的人,企图通过自身的某些特质来获得别人的认同感,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并没有多大帮助。染料,不管是多纯粹的颜色,只有溶于水中才能画出美妙的图案。

    好像生命中所有的难题写到最后无非都是理性和感性的比例配比。感性,情绪的奔涌,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个体的存在感;理性,尊重事实,尊重真理,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是以何种规则在运转的。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懂的人,片言只语,甚至是一个眼神,就已了然于胸;不投缘的人,又何必纠缠不止,朝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勇敢地往前走便是。

    P.S. 宝玉有诗曰“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指犹凉”三字初看便惊叹不已,故取做笔名,之后的文章应该都会用这个名字署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倾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bm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