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来信》这一章作者用与沙鸥的对话回顾了杜甫的一生,颇有新意。在泰山时的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乱世长安中,杜甫吟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国破家亡之痛;在潭州的杜甫感到了生命的孤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夔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环境下结束了他艰难的一生。
第一:不善于考试
杜甫虽然善于写诗,但不善于考试,他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然而始终没有在科举考试上有什么好的发挥,没有强硬的后台,再加上科举考试又不成功,自然无法做官。杜甫多次科举不中将他唯一一条通天大道堵死。
第二:性格决定命运
杜甫一生穷困潦倒,主要是他不知道迂回,有读书人的固执,这种固执在富人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在一穷二白的杜甫眼中,那就是大错特错。他的性格很耿直,不圆滑,所以也不适合官场。作为一个读书人,杜甫不会经商,不会种地,更不会出去打工,这相当于20多年没有什么收入,肯定过的穷困潦倒。这样的杜甫在古时候确实没有出路,只能受苦受穷,如果是现在这种社会说不定能靠流量活着。
或许,我们应庆幸杜甫考试落第:这让历史上少了一位可能的官僚,多了一部诗史,一位诗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独一无二的杜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