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雷惊蛰始,微雨花卉新

一雷惊蛰始,微雨花卉新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20:36 被阅读0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意思是说一声春雷声,惊蛰这个节气就开始了,这一天会下点小雨,树木花草滋润在濛濛细雨之中,显得青翠嫩绿。“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从这天开始农人不得歇息了,从早忙到晚。

    古老的先民,顺天应时回过头来再读唐代韦应物作的《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宴,饱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诗人韦应物是一位深知民间疾苦的人,他经历大唐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过程,安史之乱时期,军阀割据、宦官专权,吏治腐败,加上外族入侵,王朝在风雨飘摇之中,底层的百姓苦不堪言。他了解农民的劳作,理解农民的心思。这些农人都在盼望老天爷下一场好雨,盼望着一年有个好收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逻辑上讲“一雷惊蛰”而后“众卉开”,这里“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不再蛰伏,来写春耕之始。“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当时情况下,生产力低下,维系日常生存压力太大。“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从时间上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农民家没有隔夜的粮食,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这两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在苏州城里,有个“三贤祠”里面有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贤达的好官,老百姓纪念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局官自省”的爱民思想。作为地方官,他们时时处处都在自省,处处时时都在自警,提醒自己一定要仁政,提醒自己爱民。韦应物于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三年入朝,次年任苏州刺史,六年任上坚持简政养民、仁政爱民,老百姓口碑非常好。一生穷困潦倒,客死苏州城外永定寺。一生秉性高洁,其创造的诗歌淡远清瑟,与陶渊明一个脾气。

    惊蛰这个节气里的十五天,五天一候,这三候: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乃闹春之始,粲然而花华。二候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感阳气。嘤其鸣,求其友。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三候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都是各有各的诗情画意,简约之中又不失雅气,平和淡然又清新灵动。惊蛰时节的到来,各类冬眠的虫子,连同草籽、老树、枯藤,突然都活泼开来。松软泛着春天味道的泥土里,小蚂蚁已经开始翻身,飞蛾破茧而出。万物自在生长,春天由此开始。第一声春雷,似在睡梦中,朦朦胧胧隔着青山传来。风流雨散,万物皆有感应。于是有蚯蚓拱背,土壤翻新;于是有花蕾初绽,繁花满树;于是有百鸟欢唱,欣欣向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雷惊蛰始,微雨花卉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dp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