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为了周测加班,不周五晚上把周测卷看完了再回家,就得把周测卷带回家来周末看。现在刚刚批阅完周测卷,我严重怀疑我那么用心的教学有用么?
这次六个大题,相比来说做得最好的仍然是生字词——看拼音写词语。写了八个词语,少部分孩子全对。不少孩子仍然有那么一两个错的,比如把“斗篷”的“篷”写成半包围结构,或者写成“蓬”。这个字是平时一再纠正并强调的,但是阻止不了继续出错。真的是一旦第一次写错,后面再改就难了。还有少部分孩子出错三四个字,除了把“瓦蓝”的“蓝”写成“篮”,就是书写不规范所致了。
最让我难受的是第二大题,这个题是考查的第16、17课的课文大体内容或者说是脉络,都是课后第一题的问题。16课是“《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从___、____、____三方面阐述了“_________”这一中心;第17课是“《盼》一文围绕着‘盼’写了___、____、____这几件小事”。这两个题都是学课文时先解决的问题,我领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之后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也都在《素养手册》上记下来的,结果全对的连五个人也没有,差不多有一半学生几乎不得分。我纳闷,上课时他们都干什么去了?看着上课状态也行啊,怎么我和他们讨论分析后我白粉笔写在黑板上、他们也白纸黑字写过的东西啥也不会呢?上课时他们的心在哪里?这个题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我花大量时间领他们读课文、分析课文都是无效的。面对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心在滴血的感觉。现在的我,不再找学生的错,一定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我知道我对学生温和使学生上语文时特别放松,但放松不应该是这个状态。怎么调整我的教学?我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解决方法。
第三题是考查第18课的古诗,虽比上一题做得好点,但扣分也不少,问题基本出在写错字上。诗句填空,一直的规则就是错一个字整个空的分全扣。一遇到古诗词,每次上课抄写、默写、检查、纠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么纠正也治不了粗心和手惯病。这次把“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沙”写成“山”“河”“曲”的不乏其人,把“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淘”写成“陶”、把“簸”写错的也不是一个俩的,最严重的是“绿”的右下边,无数次纠正,仍是写成“水”。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他们才能记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第四大题是句子练习,第一个是缩句,第二个改双重否定,第三个是修改病句。这个题失分一点也不亚于第二大题。第一句的主语是“小黑板”,多数学生都把“小”去掉了,变了主语。第三句是缺主语,全班做对的就两三个孩子,其余都没找对毛病。只有第二个句子做得稍好一些,多数孩子能知道把哪个地方改成双重否定。
第五大题是围绕主题“闲不住的奶奶”选材料,给了“看电视、浇花种菜、吃瓜子、跳广场舞、缝补衣服、擦拭窗台打扫卫生”六个选项,约有一半的学生只选了第2、5、6这三个选项,把“跳广场舞”掉下了。看来学生心中的忙就是只包括干活。
第六大题是仿着第16课的写法写一段话——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题做得算是比较好的一题了,除了那几个实在不学的和几个不大认字的。
看完这次卷,心里前所未有的沉重。教学,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效果又怎样呢?我再认真教,学生不干白搭。我再引导思考,孩子不动脑白搭。我再怎么认真批改作业,他们不往心里拾白搭。
我迷茫了。我该怎么继续接下来的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