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话:
“责骂、批评、惩罚、说教,都不能教孩子不说谎、不偷盗;
相反,
它们更像这些行为的“燃料”,
孩子会更想做坏事,
以击败父母和增强自己的权力感。
孩子不需要任何说教,
他们本来就知道说谎和偷盗不对。
如果他宁愿选择去做坏事,
那是因为坏事能给他带来他想要的结果。”
这段话来自《孩子:挑战》一书中的第三十四章——《减少“坏”习惯》。
作父母的相信都有过这种体会:当孩子有个坏习惯,我们越急于纠正,就越有可能让这个习惯更严重。
比如说孩子吃手、咬指甲、尿床、撒谎、骂人……
如果说,孩子有这些行为,都是因为这些行为能够满足他们潜意识中的某种目的,相信我们也会表示好像是有些道理。
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孩子咬指甲,通常是在表达愤怒、怨恨、紧张或者反抗;孩子说谎或者偷东西通常是想要证明什么,是潜意识里要么是为了得到关注要么是想要反抗的表现;而说脏话或者骂人时,他想要的是话语带来的惊人效果……
所以说,孩子有那些我们眼中认为的“坏习惯”的时候,其实只有大人才觉得这些习惯背后隐藏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和危险,因此,都想着尽快处理,让这些坏习惯“降低、减弱、消除。”
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习惯、行为让父母体会到那么严重的困扰,他反而就像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试图阻止孩子去做这些行为,那孩子就会本能地更加“保护”这个“乐趣”,用各种方法避免这个乐趣“被拿走”,结果这个乐趣现在就有了第二个目的——击败严厉的大人。
反之,如果我们保持平常心,忽视这些行为习惯,用间接的方式去解决,孩子发现自己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反而会自生自灭。
当然,我们也不是真的不去“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而是可以通过激发孩子其他的兴趣,比如增加孩子喜欢的身体运动等方式,让孩子得到满足;和孩子友好地轻松地聊聊等等,都是不错的应对方法。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要希望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夜之间会彻底改变,而是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担心和悲观,更不是通过责骂、批评、惩罚、说教以求孩子能改变。
不论怎样,当我们不再担心恐惧,不再强求完美,放松下来,就会发现:紧张消失了。
这时,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那些所谓的坏习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由此,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保持平常心。
“让他的风,无帆可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