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段路,想到一些话。
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尘世间人来人往,大街上车水马龙,内心汹涌澎湃。
始终忘不了一些句子,那些每个中国人会读会背会写的,我们的文化基因、接头暗号、血液根源。
这些古诗词啊,怎么忘也忘不掉。
做语文试卷时候,我最喜欢做古诗文默写题了,要把字写好,还要写对。给上句让写下句很容易,记得有一次考试,给的是下句,我想了半天想不起来上句。考完试后翻书,原来是你啊。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小时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都可以啦,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时候,只知道唐诗,或许是糖诗,小孩子最早认识的就是糖,就是甜的。
这些诗句读在嘴里,也是甜甜的,朗朗上口。尤其是背诵过后,被表扬的刹那。
后来慢慢读的就多了,走到野外,到处都是课本上的诗句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夏天时候看到蜻蜓在树荫下,河流上飞来飞去想到的。
秋天,远望寒山,黄红黑白相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许山的高处,也有这样的一个隐士呢,他就住在山洞里,也有朋友来看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读不懂啊,不知道鬓毛是什么,胡子头发一把抓,只知道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是我们。几十年后,再回到故乡,突然就明白了,村上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了,自己也老了。
原来这些快乐和悲伤,早都已经种在了我们心里。
没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也没欣赏过黄河远上白云间,送别时候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不懂柳宗元的千万孤独,却懂了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次离家前,母亲总是早早做好了饭,问我收拾好了没有,让我路上慢一点儿,要带的东西都带上,去了学校要好好学习。母亲把语言和目光变成一条看不见的线,紧紧地拴在我的身上。
初中了,要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古诗词更多了,一学期有十八首。
开始吧,先学曹操的慷慨悲壮,日月宇宙,吞吐其中,滕蛇老骥,神龟烈士,何其幸运,歌以咏志。
诗言志。
思乡之情也不能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那就再欣赏下美景吧,生机勃勃、悲伤绝望、雄浑壮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再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有时候,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想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满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物是人非,时间流逝的感慨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说理的宋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出去游玩的,易安居士年轻时候有多快乐,后期就有多愁苦。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平淡的生活,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高中的古诗词大多数是又长又要背,《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没事,背吧,为往圣继绝学啊。
多少人背过它们啊,它们写得这么好,背下怎么了,这些句子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去仰望。
大学时候教我唐诗宋词的党老师,年龄很大的,上课一板一眼,每篇古诗词挨个朝过讲。每节课之前,按照学号,叫起来一名同学,随机指定背诵篇目,背过后,党老师就问大家:“大家觉得他背的如何?打多少分?”
我们在下面乱喊:“一百分。”
党老师摇摇头,他的头发花白,“高了高了,九十分如何?”
我们唯恐课堂不乱,接着喊:“不妥不妥,低了低了。”
党老师低着头,透过眼镜看着我们:“既然这样,九十五分如何?”
我们喊:“甚好甚好。”
大学毕业七年了,老师讲的唐诗宋词都忘光了,唯独记下了我在课堂上背的这一首: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的,《八声甘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