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我是破美工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22:37 被阅读0次

    堂弟,去年从外地回来了。

    做的工作,对外说是在宾馆做服务员。至少我爸妈都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性质和服务员一样,其实真说出来,不是很光彩。

    去年,我劝他,要么去服装厂做自己的老本行,要么跟另外一个弟弟学挖掘机,再不济也要学点啥。

    没用。

    前几天在微信上跟他说,你不是喜欢玩抖音又喜欢LOL吗,你就去找点LOL的搞笑视频啥的,自己改成竖屏的,然后发抖音试试。反正现在在家也是每天玩。

    他说,我不会弄。

    我说,你想弄,还愁不会吗?

    没再答复。

    其实不是第一次操心他的工作问题。之前做这个“服务员”,我就说过,你这个工作,上限太低,而且还不是正当行业。做个五年,工资也不会涨多少……

    视频通话说的,说了将近2个小时。口干舌燥。

    没说动。

    后来家里这边有个人给介绍个女朋友。回来相亲,之后聊的也不错,这会已经订婚了。

    这次谁也不用劝,不做“服务员”了,回老家发展了。女的本来也在外地,这下俩人都回家发展。

    疫情这段时间,玩到现在。也不知道想没想好要干啥。

    不问了。多余。

    你以为自己是好心,其实人家就觉得你啰嗦。

    你说的大道理,他说他都懂。

    理解吗?不理解。

    学生知道学习好吗?知道。照样还是不认真的多。那些因为孩子不学习把孩子往死了打的家长可能才是真的理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

    我大约在三年前,在书上看到,说要写反思日记。以及写反思日记的各种好处。

    我执行力也强。看完当晚就开始写了,写了七八篇,坚持不下去了。

    第二年,想起来这茬,又开始写。写了不到一个月,又放弃了。

    第三年依然如此。

    我的印象笔记现在还有《2017反思日记》《2018反思日记》《2019反思日记》的这三个笔记本。

    点开一看,都是流水账。

    现在又开始写了。

    但是这次有个最大的不同是,我又想到要写,不是因为我又看到了什么“写反思日记的各种好处”之类的书或文章。

    而是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人和人的本质差距,就是掌握的信息总量以及信息质量的差距。换言之,就是牛逼的人知道的比普通人多,而且还比普通人知道的正确。(当然知道的多才有更大的可能知道的正确)

    微博上,我关注了几个大V,特别喜欢花钱围观他们写的问答。每次看完都觉得醍醐灌顶。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人家为什么能把问题看的这么通透,并且还能写的这么通透。而且看问题的角度居然能这么理性?仅仅就是因为阅历吗?

    显然不是。

    去年偶然的机会,我开始看经济学的书。

    后来再去看大V的文章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讲的一些社会热点,其实都是有很多经济学理论在里面做支撑的。就是说大V能说出那样的让我佩服不已的话,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比我多且比我正确的信息。

    而且,当我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看文章,更容易看的“懂”。

    大学毕业后,基本坚持每年看书,不看书就听书,听到好的,再去看文字版。五六年下来,这种变化还是头一次感受到。就是看别人写的东西,能看的更“懂”了。

    我以前看这些大V文章的时候,光知道好,但是不能理解。就跟我堂弟一样。听我说那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光觉得对,但是不理解。

    不理解,就不会有行动。最终还不如给他个老婆来的实在。

    我预感我这次写反思日记会坚持的更久,原因就在于,我这次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一手的优质信息。

    因为最优质的信息就是你从实践中获得的,这种信息虽然不一定对,但是一定是你理解最深的。但是如果不去记录、总结、反思,这些信息就会流失掉。而且反思日记还是另外一种直面自己今天犯过的错误的形式。所以反思日记更像一本我们人生的“错题集”。

    我有个表弟,刚去上海打工的时候和他住过一段时间。

    非常不注意个人卫生。头发一星期洗一次,牙也刷的少。

    上班又想照顾个人形象又不想洗头,怎么办呢?

    买了瓶啫喱膏。大量往头上涂,涂成“油头”。这样头发不仅看着好看,而且没办法判断是多久以前洗的。

    管用吗?

    走近点能闻到味。就是长时间不洗头头发散发出来的味。要是再近点,能看到头上的头皮屑。

    我有个同事,之前天天化浓妆。现在都化淡妆或者不化了。有个女同事问她,你怎么不化妆了。是不是公司没有值得你化妆的人了?

    她哈哈一笑,说你怎么知道。

    我表弟虽然平时上班可以一星期不洗头,但是周末要出去跟女生约会,那是又洗头又洗澡又刷牙又喷香水的。

    大脑都是现实的,做每件事都在计算付出的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一旦认为收益远低于成本,就很难有动力做这件事。这就是人性。

    我要是告诉我堂弟,你回来,我这有份一个月一万的工作要介绍给你,他可能当天就跑回来了。

    大道理能变现吗?长远来看,能。但是不能立刻变现。不是立刻变现,就不确定了。

    大脑害怕不确定,渴望确定。

    所以,劝人这种事,只要不是人家主动来找你,都别劝。要是能想明白就不会干现在在干的事,要是想不明白,你劝也没用。

    那些主动找你的,你还是得谨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mw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