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看的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最近又拿起来翻阅仍然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看过周国平教授几本书,感觉他的文字安静有力量,他能深挖一件事情的底层逻辑,直击最本质的内容,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与很多其他哲学家那种高深莫测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喜欢周国平的文字,曾经也被他写给女儿的书而感动流涕。《灵魂只能独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本其实是对他的一些散文作品进行分类精选,形成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守望和文化陶冶这四个主题的整合。
周国平认为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在于灵魂层面,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的确,我感觉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人是属于后者,或者在从前者走向后者的道路上。如今,忙碌已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词,追求享乐,及时行乐,厌恶独处已经是很多人的现状了。人的肉身很实际,它要生存,为了生存便要求温饱,为了生存得更好还要到社会上去奋斗,去获取名利地位。而精神世界就没那么实际了,它追求的是诸如真、善、美、信仰、思想、艺术之类的精神价值。这两者有着截然相反的目的地。只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睡和赚钱,完全没有精神生活,我们就会嘲笑他没有灵魂,认为他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
昨天是七夕情人节,眷侣们在这天成双成对出行,对对方海誓山盟地表白,他们认为自己对另一半是互相了解和理解的,是彼此透明,心心相印的。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连自身都很难理解呢,在当下时刻做出的这种决定很大程度是荷尔蒙在作祟,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已。以前我也总认为,两个人如果能走到一起,最基础的就是互相理解,甚至我在选择女朋友的时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理解我,而现在想想,我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很多行为却要求比人来理解我真是太苛刻了。大部分人是以独行的灵魂存在的,一些人是没有灵魂的,在万千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知音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还好双方后天的努力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爱情、亲情或其他较为亲密的交往中,人们大都习惯索取,容易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同时又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要求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认为对方不信任自己。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想大多数争吵是源于此处吧。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双方彼此都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都是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我们并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仅在于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