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败的感觉总是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什么失败感留存的时间要比喜悦感长久很多?
正如对半杯水的描述,有人说只剩半杯了:此描述为损耗框架,因为关注点在失去,人们通常不喜欢。有人说还有半杯:此描述称为获益框架,因为关注点在获得,人们通常喜欢。如果试着两种说法间转换,会发生什么呢,能任意转换吗,或是人们只能陷在某一想法中,是不是某一种想法在脑海中更根深蒂固呢?为了更清楚的描述这个问题,做个测试,告诉测试者有个新兴的医学技术,可以应用在手术中,一种描述是这个手术有70%是成功的,即使提出还有30%是失败的,这个手术大部分人是支持的;但如果变个说法说这个手术30%是是失败的,但有70%的是成功率,这个手术不被支持。
这两个实验说明获益思维比损耗思维更容易被大脑接受,当两种思维要发生转换时,当一旦我们把某件事看作损耗时,这种损耗的想法就会刻在我们的大脑,并阻止我们往获益的方向转换。
那么,要看到事物的积极面是需要努力的,是必须要花功夫的,比如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写下当天令你感激的事情,可以大幅度提升幸福感,乐观态度,甚至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好消息,而不是抱怨,诉说,一个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他人,一个负面的评价会持续好几天,甚至几周,我们应该鼓励他人,同时分享开心的事情,我们大脑的构造是习惯记住负面的事情并且牢记不忘,,但我们可以训练大脑,花一些精力,试着去想,或许这杯水比最初所想的更多一些呢。
素材来自于TE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