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好打开手机就看到群里在分享这个问题,所以就认真听完了老师的语音分享,一开始听到这个育儿故事的时候在想也在反思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育儿经历,确实是有!所以一直在试错,也很纠结!听到老师后面的分析就渐渐开阔了,也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了!相信大部分育儿妈妈都会深有感触老师说到的“拒绝又拒绝得不彻底,满足又满足得不痛快!我就是那个样子的一个妈妈,内心太多的规则,太多的条条框框”[捂脸]因为自己从小被当乖孩子这样的框框养大!原生家庭的影响太深,我有点跳不出来
故事是从一个育儿视频开始的,大家对视频里的育儿方法持怀疑态度
这个视频在说什么呢?有个4岁的孩子,总是跟妈妈哭闹,甚至以尿裤子来威胁妈妈妥协。然后,这个育儿师告诉妈妈,“哭了不理她,让她自己呆一边哭去,不哭了再跟她说应该怎么做。”
以下是天石给大家的剖析和回答
我们先来说说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危害。这个“哭了不理,不哭再说”的做法,在我看来,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哭声免疫法”如出一辙。而华生的做法,不但毁了他的几个孩子,也伤害了一代人的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是被广泛放弃的做法了。
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然后这样的孩子对大人来讲是最省心的。那当然,对于大人来讲,当然是最省心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却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一个摧毁,就像前面文字来讲的啊,他这样的一种育儿方式呢,跟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家华生的做法哭声免疫法。非常非常的相像,什么叫哭声免疫法,就是你哭了,我不抱。我一直在那儿哭,然后你不哭了,我再抱。那包括晚上睡觉就让你自己呆在房间里就哭去,然后你知道哭没用,然后就不哭了,然后你就自己能一个人睡觉啦,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对大人来讲是非常非常省心的。
但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和接纳!她接收到的是冷漠和无视,也就是最亲近的爸妈的爱的隔离!
最后弱小的孩子,她妥协了!因为只能是她妥协,因为孩子毕竟是弱小的!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就哪怕用我们自己的想法去想一想,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讲,换位思考,如果我。想要的一个事情,我没干成,我是不是很伤心啊,我是不是很有挫败感,我是不是很难受,如果这个难受阿,更加的强烈一点,我去哭一会儿是不是很正常,所以孩子呢,不管你这个行为,你要不要满足她,她的情绪都是非常合理的。
而这种哭声免疫法呢,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对于孩子的情绪是很冷漠,而是完全置之不理的,这个视频里面那个育儿师他面对孩子,他们的面部表情也是非常冷漠的,他就跟妈妈讲,孩子不哭了,你就告诉他,你要自己换裤子,孩子哭,你就别理他,你自己在旁边儿呆着,无论如何你都不要理他,就这样的一种做法,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残酷而冷漠的,就像华生自己的孩子,而他用这样的教育理念,去影响了一代的西方的人,然后呢,他自己的孩子,他也是这样去养育的,他自己的孩子,我不确定有几个,但是至少有三个。都是或多或少精神方面或者讲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问题。
而且也是一事无成,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对于华生的评价,孩子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冷漠的,没有同情心的人,他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这种育儿方式,对于孩子的摧毁,孩子会觉得妈妈是不可信的吗,不可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世界周围所有的人。对我来讲都是很冷酷的,很可怕的,我是没有办法再去和人与人之间去建立起来良好的互动关系的。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孩子有能力去做了的事情,他就应该自己做。
但是对孩子来讲,他更多的去看重的是要他发展他自己,对不对啊,我已经会做的事情,孩子为什么不干,不想去干了呢,因为她已经会做的事情,对于发展的能力来讲,意义不大,所以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儿,什么叫爱玩儿,就是什么,我都去看看,什么我都去研究一下,这其实是符合孩子的天性啊,我不会做的时候我就很想去做到啊,这样我就学了一个新的本领啊,我又有了更大的这个成就感更多的发展了我的能力,然后等我会做了呢,我再去发展我新的能力,孩子本身,他就是一个充分发展的或者想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他是有这个内在的需求或者讲内在的驱动力的。
那么孩子的行为,他是在和妈妈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孩子有今天这个行为,他不可能是他单方面的一个表现,而是说他是在和妈妈的互动中,他不断的去试探,发现这个有用,他才把这个行为固定了下来,那妈妈她的行为,为什么会让孩子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阶段呢,那肯定这个妈妈,她平时育儿的时候,他十有八九是犯了这样的一个误区,就是说。他拒绝吧,有拒绝的不彻底,他满足吧,又满足的不痛快,然后孩子呢,就在这种。我想要,但是我又受挫折啊,我又不能很痛快地得到满足
然后呢,我受挫了,以后我就哭,我去闹。慢慢的,十有八九她又妥协了,所以我就美美就发展成我一受挫,我就很快的用这种哭闹的方式来让妈妈妥协,那么。妈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一个行为,就是说,拒绝又拒绝的不彻底,满足又满足的不痛快。然后让孩子发展成这样的一种很奇怪的,或者说很怪异的一种相处的一种行为方式,一般来讲,这样的妈妈,他通常心里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规则。
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个愿望,妈妈觉得我应该拒绝,按规则来讲,这是不好的啊,你饭前喝牛奶是不好的,我应该拒绝。
但是呢,一看这个孩子哭得很可怜,她就容易妥协,就是规则这个东西,它毕竟是外来的头脑加进来的。所以一看孩子哭得那么可怜的时候,很容易把我们内心的感受唤醒,然后我们又觉得算了,这个规则我放弃吧,然后,然后我就再去满足他吧,很多时候啊,我们就把外界的那种或者讲一种从众的心理啊,这大家都在宣扬的一个东西,我就拿过来用。这个规则,他不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认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拒绝又拒绝的不彻底的情况。
所以我们花径讲啊,就是说,我们对孩子呢,以满足为主,但是同时我们其实也是有界限的,就是有一些该拒绝的地方,我们确实要拒绝,那什么叫该拒绝的地方啊,我们比如说啊,我们这种行为,它是妨碍公共秩序的,比如说孩子在餐厅里面。在餐厅里面大哭大闹,影响别人用餐,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是要拒绝的。那么这个拒绝呢,既然是父母认同的,那么我们真正是发自心底认同的,我们才有可能去把他很坚定的坚持下来,但是坚持的过程是什么呢,是说我拒绝你的行为,但是我认同你的情绪,我知道你很伤心,我抱抱你的伤心。
比如说在餐厅的这个情况啊,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到外面去,抱到不影响别人的地方去,然后我们陪着她,让她去宣泄自己的挫败感,那这样孩子在他内心最弱小的时候,他是有妈妈陪伴他的,他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这时候孩子呢,他才能分清楚说哦,有些事情不能做。但是我这个人是很重要的,是很有价值的,是被爱的。这样的一种感受,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健康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必须温柔而坚定!
温柔是用来接纳和认同你的情绪,坚定是用来拒绝你的不合理的行为
今天的这短短15分钟的语音学习,受益匪浅啊!整理成文字,给自己反复思考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