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好的父亲应该用宽容来代替责备。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责备出口以前,要反思责备的动机来自于什么:
1. 对她安全的担忧。如果是这样,那么心中一定要摒弃“当头棒喝”的想法。因为这样可能只会让她懵,而并不会如我们所愿的给她留下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行为一般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反而如果能在平静后,对她给于从逻辑分析,风险意识和父母关爱等不同的角度,耐心的分解当时面临的情况,这样孩子能在平静中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渐渐培养防范意识。
2. 对她反复犯错的烦躁和沮丧。“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如果开口的句子是这样,那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然而当我们选择这种我们认为最“直接”,为其实是最偷懒的办法的时候,我们心里装的是她的感受还是我们在她面前的“威信”亦或是在别人面前的“面子”呢?平静下来思考,这样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少犯错吗?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说,亲子关系不会因为我们不加修饰的指正而增加一分一毫。换个情况,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那么“畅快”呢?多一些耐心和智慧,敏锐的把握和了解她的情绪,事必躬亲,不辞辛劳,结果必然不同。
就拿吃饭做个例子。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热腾腾的饭菜都端上了桌,作为父亲,自然最盼望一家人能好好坐下,享用我用心准备的晚餐。脑中仿佛看见了孩子笑的弯弯的眼睛和塞得鼓囊囊的嘴巴。可她却正在逆反的躺在垫子上,任你怎么叫她,就是不动。 这气就不顺了。“乖,快来,爸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炖羊肉。”我累的只能坐在椅子上叫到。可是没有反应。“快来,我们说好的,吃饭就要端端正正的在桌子上坐好。”可还是没有反应。“你要是不吃晚上就不要吃了。”我的心情已经没有那么好了,只得换一种手段。
还是没有动静,于是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方案,冷处理,直接开吃。“你自己不吃饭的结果自己要负责。”我心里这么恨恨的想着。可立刻,我就察觉出了我心中的情绪,“不对啊,刚才我做饭的时候可是满心想着怎么让她吃的高兴的啊,怎么一转眼就要崩呢?不对,我应该走过去,把她拉起来,在好好说说。”
于是,屁股离开了凳子,来到她身边,伸手给她,说道:“快,爸爸拉你起来,我们吃饭了。”她懒懒的给了我手,虽不是很情愿,却也站了起来,走到了桌边坐下,开始了晚饭。吃着吃着,刚才小小的不愉快很快就散了,看着她大口大口的吃着饭,我庆幸自己做了对的选择。
对孩子宽容的背后,是爱!更具体的说,是有耐心的爱,是有韧劲的爱,是有信心的爱!因为自己很清楚,这份爱会伴我一生,会经历她的理解和不解,会如我自身一样出色和精彩的呈现给她。这样才对得起她冥冥之中来到我们这个家庭,陪伴我们的岁月。就如我不愿辜负自己一样。
同样,她除了会感受你给的爱,也会观察你给老婆的爱,这也是我的必修课,我们下一篇来谈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