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律事通
2015年已近尾声。这一年来,认识的不少人已经重新选择了职业发展之路,身边也有那么几个。今天,翻看了一下很久以前写的微博,原来也曾经给予过关注。总觉得,辞职是个人选择,不过是对自己人生路的跑道转换,与改革没有多少直接关联。当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的时候,这种议论已经越发淡了,多说无益,或者潜藏在心里就好了。时事易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看法会又有不同。其实,那些百分比与我们有关,却也无关,该来的总会来,何必多虑。那些将来要落实的红利,也还在路上,不知道会有多久,等就是了。相对于个别人辞职的高调,多数人已经显得那么淡然,是想通了,是看懂了吧。也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需选择,而后者早已把前者打得支离破碎。需要寻找的,只不过是该走的那条路。
有潮来袭?一直有人如此说。不过,说是潮倒也未必。当然,我们也经常感觉到自己所存在的某个社群圈子的人,竟然突然好多都在围绕转换跑道徘徊,甚至又先后进入实际运作,突然有一天自己竟然成为另类了。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会聚在一起绝非偶然。在微信社群时代,相关的议论确实多了,也一直有着跟随效应和聚群效应,互相鼓励和激励,可以取暖,也可以形成支援。不过,也会发现每个人走的路,会有不同,因为所处环境有异,适合还是不适合,还要看自己,还是要遵从本心。
一个辞职去做律师的前同事,曾经在微博上写过离职感言,有一段还清楚记得:漫漫人生路,有的人喜欢岁月静好,现实安稳,而我,不想一马平川的稳步前进,只是希望能在禁得起折腾的年纪,折腾折腾自己,拿出一种活法的勇气,激发自己的潜能,迎接新的挑战。可能鲜花遍野,也可能一路跌跌撞撞,荆棘丛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只要努力过,奋斗过,经历过,今生无悔。其实,对于同事的转换跑道,并不觉得突然。正像村上春树所说,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确实,人生需要不断的经历沉淀和修行。就像船,停在岸边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意义。人生需要一个适合的平台,没有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和同事讨论过,各有答案。最近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问起,很多人已经走了你何时走?会否选择转换跑道去做律师?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你咋还没考虑?其实,问题并不难回答。还记得cu检那篇文章《永远保持可以随时离开的能力》,在最后他有一句给年轻人的话,说的是:“别在意那些让你变得虚伪、窝囊的玩意儿,做你喜欢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过你想过的日子,做一个无欲又有趣有节操有性格的人。”当然,重要的是能做喜欢的工作不容易。或许只有在不如意或面临强大的生活压力时,没有了这个能让自己顺心平和生活的平台时,才会选择重新开始去流浪。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如司改,或者并没有你想象、听说、感受的那么好,但也没你想象、听说甚至感受的那么糟。所以说,在转换跑道的过程中,司改或者只是起到了酶的作用,加速了反应。要说不是因为司改,当然也不对,毕竟不能脱离开其中的牵涉,只是这二十来年司改的路太曲折了,而再好的设计也会遭遇阻力(包括变通),再好的制度也需要真正落实到地,经历过的人知道再曲折下去被牺牲的会是谁。
一个辞了检察官职务而转换跑道当了律师的台湾朋友曾经说,“离开公务体系后少了检察官的称谓与光芒,初期在社交场合看着以往熟络的朋友患上冷淡的面孔,的确有不适应,也曾经对案件来源感到不安,但几经调整,还是能一一克服,也很庆幸能踏出这一步,现在看着自己的事务所一点一滴的茁壮,然后朝自己心中的蓝图前进,虽然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
其实,懂得失恋以后,就知道没有心上人的任何地方都是流浪。再长大一些的时候,也越来越体会到没有办法好好稳定生活的流浪,而没有当初失恋的经历也不会感受到爱的幸福。可关键,不是你该如何活着,而是想怎么活着,怎么才能活得更好。也许外面的世界虽然残酷,但很公平,事业要做大还是做小,完全取决于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的变化,会有不同的体会和选择,而别人的选择不是你的。
台湾朋友张熙怀检察官曾经说“我孤独时,看沙漏中的沙由上而下,彰显时间流逝,时刻把握。突显物质空间由上到下转换,人生无常,常保善念。”也许,我们应该需要学会回眸,让时间拂去心中多多少少泛起的那份浮躁。
不管有没有意义,我们还得忙碌。不忙碌,才没有意义。如果不想躲在体制的保护伞下安逸的过一辈子,也不妨趁着自己还年轻还有干劲儿还有离开的能力时,把自己归零,然后赤身裸体的到外边的世界闯一闯,看着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又或许,我们需要学会瞭望,再给自己一份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