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的歌声,都会对北海公园里的白塔心生向往之情,它高大圣洁,神秘莫测,但当我近距离观赏时,笼罩在它身上的光环却消失殆尽。
清军入关后不久,西藏喇嘛恼木汗便提议在京城立塔建寺以“寿国佑民”,顺治皇帝对此大力支持,敕令在北海的琼华岛上修建一座喇嘛庙和白色佛塔,作为清代帝王及皇室成员进行烧香拜佛等祈福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塔位于岛中间的小山上,高近36米,为覆钵式,即像个倒扣的钵盂,在什刹海、北海、中南海一带大有鹤立鸡群之感,也是北京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我由陟山桥从东侧登岛,立在三孔拱桥上,白塔近在咫尺,犹如触手可及似的,桥西矗立着一座四柱牌坊,彩绘灿灿,斗拱艳艳,酷似落地栖息的凤凰。牌坊背后是堵环形砖墙,其名为半月城。我沿着城北侧的砖梯拾级而上,攀至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在开阔的平台上蹲着一溜儿古建,中间牌匾上书有“智珠殿”三个大字,其建于乾隆时期,里面供奉着掌管智慧的文殊菩萨,这里是乾隆帝赏景、品茗的地方。
继续上行,大约4分钟后就来到白塔脚下。塔上的细节分毫毕现,塔基为方形,上面的塔体为上大下小的圆形,最粗处的直径达14米,我觉得其更像个硕大的白酒瓶子。顶端的塔刹自上而下分别由火焰、日、月、天盘、地盘、十三天等构件组成,意为光明普照。我还注意到塔身上布满保护性的锔钉,丝丝裂纹清晰可辨,白塔瞬间失去了神圣感。
北海白塔曾多次遭到地震的侵害,尤其是受1976唐山大地震的波及,塔刹的日月造型出现错位,经大规模修葺才完好如初。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而白塔连自身都难保,焉能“寿国佑民”?所谓的江山永固不过是封建帝王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为民谋福祉尤其扯淡,虔诚的拈香礼佛更似是在作秀。
但白塔确有实用功能。由于其地势高,在皇城就能一眼可见,所以这里便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清朝在白塔下安有五座信炮,遇有重大敌情时,可以通过鸣炮示警,城内官兵闻炮集合,随时待命。此处配有40余名八旗兵,领队为正四品武官,足见清廷对其的重视程度。但历史上是否出现过险情不得而知,或许又是一处煞有介事的摆设而已。
环顾白塔,我才发现紧邻它的南侧还有一个华丽的建筑,即善因殿,是乾隆为母亲祝寿所建,其呈方形,长宽均为4.4米,表面饰有455尊佛像,密密麻麻似深奥的经文。殿顶覆以铜质鎏金瓦件及宝顶,象征天圆地方。寓意满满,诚意满满,只是不知其起到过多大作用,或又是一个帝王炫耀诚心的标志。
从白塔南边的陡峭台阶逐级而下,我便进入永安寺的殿宇参观,回首望向山巅的白塔,其又变得高洁起来。看来,距离不仅产生美,而且能成就神圣,圣物只能远观,而不可近瞧,当你看清它的瑕疵时,崇敬之情即会消散。北海公园我还会再来游玩,但白塔不会二次登临,因为想让它的“海面倒影”永远伴着儿时记忆化作心底的一幅隽永画卷。
2024.9.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