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了一个大早,去菜市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辆装满深绿色瓜皮的西瓜的三轮车的周围,在挑选西瓜。老板喊:“刚摘的麦茬西瓜,六毛钱一斤了,快来买哦。”
“老板,这瓜怎么卖的这么便宜?”有人问道。
“怕被城管撵。要不哪能卖的这么便宜?还不够汗水钱。”
这段时间,由于下雨,都知道本地西瓜被水淹过,不好吃,因此外地的石缝西瓜大行其道。一块三一斤,想吃就得买。天热,人们总想吃点解暑又凉快的。雪糕即使天天吃,也只能一天吃一块,吃多了肠胃受不了。纯天然的瓜桃李枣就成了人们的首选。买菜不买菜不重要,先把这些买足了,才去考虑吃什么菜配什么饭。
小时候的夏天,我家的自留田里一片祥和的绿叶下,总是出其不意地藏着一个一个的西瓜。那是父亲种的。虽大多的菜地都在树荫下,父亲种的西瓜的秧子也是妥的老长。结的西瓜也不是太大,但是很甜。父亲每天都会捡一个或两个熟了的西瓜摘回家,我们就在静静的月光下吃着如蜜一样的西瓜,然后满足地睡一个甜甜的觉。西瓜是那时候的夏天我们常能吃到的水果。当然,晶蜜瓜最多,也有小花瓜,和长得很大的末梢瓜。其它的水果,如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苹果就不行了。
第一次见到苹果,是在一次队里往南站送砖的时候,我只能给姐姐的平板车拉偏挂的八九岁的年纪。因为年纪小,只能在上岗的时候使上一点劲,让大人轻松点。正常走在路上,绳子都是松松垮垮的,因为小孩子的步子肯定赶不上大人的脚步。甚至有时候,姐姐、哥哥为了自己不掉队,不得不把我抱在车子上,让我坐在高高的砖头上,看着他们拉着车子拼命地跑,追赶前面的车队。
有一次经过南站,我坐在砖上,看到有人蹲在路边,面前有一堆摆的很整齐的红红的东西,我问姐姐那是什么,姐姐喘着粗气跟我说那是苹果。
姐说:“咱不吃苹果,晚上回家吃西瓜。”果不其然,晚上回家,父亲又摘回家好几个西瓜。那时的西瓜没有很大的个,几斤沉一个算是比较大的,有点甚至比捶头子大一点,但味道是现在的西瓜所没有的。就连那些没熟透,瓜瓤有些发白的西瓜,也很好吃。
现在的西瓜,个儿都很大。十几斤一个很正常。一个西瓜卖十几、二十多块钱也不奇怪。这一车西瓜的个头也不小。我挑了两个,二十多斤,付了十三块钱,挤出人群。
人越来越多。我站在人群的外围,舒了一口气。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太阳已经初露锋芒,今天又是够热的。瓜老板两口子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兜了一圈,没啥想吃的,买了几斤刚上市的嘎啦苹果,又买了点韭菜,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