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时序中,我已走进了秋天;生命的时序中,我已步入了老年。
一个“秋”字,一个“老”字,透出来的是什么呢?“秋”代表着成熟,而“老”呢?是老态龙钟还是老当益壮?老顽固还是老有所用呢?似乎都不是。
那是什么呢?我这一个个渐渐老去的日子是什么样子呢?
我离开工作岗位已经半年了,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老,也没有什么失落感,所以生活节奏基本按部就班。因为我每天早晨依然会在4点多醒来,看看昨天简书中的文章是否还需要修改,看看微信朋友圈和关注的公众号更新的文章中是否有自己需要浏览的。不觉间就到了5:20,赶紧起床,10分钟把穿衣、洗脸、刷牙这一套活做完,然后到体育场快走或者到森林公园骑行,快走会耗时1小时、骑行则最少要用2小时。就这样,如果一天按16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计算,那么我的1/4天也就在学习和运动中,很高效的过去了。
运动回来,总免不了一身大汗,于是,吃饭、洗澡、洗衣,最少又是1个小时的时间,若看着哪里不整洁,略微一处理,就会是一上午。所以,我会对“整洁”尽量降低标准,或者偶尔也会对某些东西视而不见。这样,我的一个上午就能留给我去整理自己的公众号和读书。到此,一天的1/2就没了。
午休是必须的。原因是我虽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可也有半夜醒了再难入睡的坏习惯,所以,我必须靠午休时间补充睡眠。有人说:人这一生什么都是别人的,唯有身体是自己的。这幅臭皮囊可是无市也无价的,坏了哪一个部件受罪的都是自己。所以我一定注意各部件的健康维护和协调,省的它不满意我给它们的待遇,罢工的后果我可承担不起。
下午2:30—3:00,我便该准备当天的日更文了。想想昨天和今天自己都经历了什么,什么东西值得自己留下来。把它们编辑成文字,让它们因文字成为自己的永恒。偶尔白天会没有时间,尤其是出外旅游的日子,我就会把记录生活的时间调整到晚上。总是在别人都休息后,把灯熄灭,自己才开始整理一天的见闻,即便如此,还是害怕影响别人休息,总是尽量简单记录,第二天再利用点滴时间做些修改。就这么着,我的日更基本没断,也就意味着将来我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可以很轻松地再现。
然后,就到了晚上。晚上,我是不去体育场的。为什么?人山人海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或河边散步,或高铁站骑行。河边散步,跟着音乐、跟着小说,散漫而幽静;高铁骑行,则是或跟C一起,或者由老公作陪,若他俩人都没时间,而我又想骑行,也不呼朋引伴,就单人单车的走,也很好。
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就是有韧性,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下,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直过的还可以。什么叫还可以?就是:不好不坏,不惊不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