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扶不起的老人”困境——记我的一次受骗经历

“扶不起的老人”困境——记我的一次受骗经历

作者: 郭享玖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20:32 被阅读0次

    温馨提示

    经历了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的停电,呼啸了一天一夜的台风“山竹”也终于过境了。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愿你我常怀敬畏之心。

    引子

    《社会心理学》“利他:帮助他人”这一章,作者分享了一个个人经历:

    读到的时候,想起差不多两年多前,我曾经历了跟作者一摸一样的受骗经历,我的内心是这样的:

    都是泪啊,哈哈哈!

    我是怎么被骗的?

    那是个初夏的傍晚,在结束了连续几天的加班后,难得可以在天还亮着的时候回家,我就特意提前两三个地铁站下了车,沿着绿道步行回家,看看落日晚霞,吹吹舒适晚风,舒展舒展筋骨。我走的绿道因为附近是高尔夫球场,所以下班的点没什么人经过,除了偶尔经过的跑步者。

    经过某高档酒店门前时,我被那一男一女叫住了。他们四十来岁,穿的干净斯文,拖着个行李箱,一脸焦急向我求助:他们是来深圳旅游的外地人,在旅行结束的最后一天却丢了钱包,只有打电话功能的手机又没电了,他们跟关外的朋友约好了见面,可现在的情况是没有钱坐车,所以想让我借一些钱给他们坐公交。

    我现在回想,当时的我并不是没有猜测他们是骗子。我问了他们去了深圳哪些地方玩,他们回答我的还都是旅客常去的那些地方。我也问了他们关外朋友的地址,按着地址用地图查了,确实是几十公里关外的某个地方。我肯定问了他们知不知道朋友的电话,他们说对方不是常联系的朋友,所以电话记不住,这点我不怀疑,因为我也记不住朋友的电话。他们当时一定是看出了我的怀疑,所以最后他们主动给了我名片,也问了我的电话,说是到时候让儿子通过微信转回借我的钱。

    就这样十几分钟的推拉后,我相信了他们,不是给了坐公交的钱,而是给了四五十可以打车的钱,还热情的查了路线,指引他们去哪里等车。那天之后,等待了大约两周,期待中的那个电话始终没有响起,我才知道我被骗了。

    被骗之后的心理活动

    有阵子,“老人跌倒,好心扶了被讹诈”的新闻层出不穷,影响力之大,以至于有一次假后返工时,我妈郑重地跟我和我弟叮嘱:你们俩以后在路上看到有老人跌倒了,千万不要扶哈!当时听完,觉得可笑又悲哀,立马反问“万一,那个人真的需要帮助呢?,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我那个从小教导我们要心地善良的妈妈却很生气,为你好呢,你这孩子咋回事!

    当我确定我被那一男一女骗了之后,"我怎么会被骗?"、"我怎么这么蠢?"、"我没事泛滥个毛同情心啊?"、"你以为帮助了别人,正自我感觉良好呢,哪知人家却偷偷笑你是个卖了你还帮着数钱的傻瓜!”这些念头不断涌出来,我很愤怒,甚至后悔为什么就不听我妈的话呢!

    我确实被这件事影响了。后来,我在地铁站、高铁站等很多不同的场合都遇到了类似的骗局,他们无一例外人模人样,甚至连借钱的借口都一模一样,我越来越冷漠地拒绝,甚至带有敌意,连带着地铁车厢、街头巷尾甚至网络上的各种乞讨。

    然而,冷漠并不是我的本性啊,我是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可是我却不敢或者不再帮助别人了,这样就很可怕了。

    所以,是为什么?

    帮助别人属于利他行为,利他产生的原因千差万别。可能因为同情,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捐款和做志愿者;可能因为希望被人认可,比如很多明星做公益;也可能因为宗教信仰要求,比如十一奉献等。不管动机为何,利他都是值得鼓励的社会行为。如果,一个人不去或者不敢去利他了,那是为什么?

    以我为例,首先是破坏了我对陌生人的信任。人类生活在群体中,我们的生存依赖于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基于信任,展开合作,共同获取最大的利益,比如肚子饿了去买馒头,我需要付钱,商人才卖给我馒头,然后我充了饥,商人赚了钱,这个过程中,我和商人都遵守着基本的信任:我的钱不是假币,他的馒头不是纸做的。第二,是让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经历了挫败感。这个利益各种各样,不局限于钱。钱的损失是一方面,更大的损害来自于对自己利他行为的怀疑,“我很愚蠢才会被骗”会慢慢地战胜“我是个帮助人的好人”让人心理失衡。最后,为了止损和平衡心态,只有选择不去帮人,这样行为不发生,就不会被骗,也就不会“愚蠢”了。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每次从街头巷尾的乞讨者中走过,特别是看到那些小孩子或者是残疾的人,内心总是很煎熬:没准他或她真的需要帮助呢?而且,谁又能保证,未来某一天,我们不会成为需要帮助的那一个人?

    还是要帮!

    几年前去新加坡,当地朋友的父母带我和另一位朋友去吃饭,经过天桥的时候,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坐在楼梯口,她面前摆着一些纸巾等小商品,不太像卖东西,更像是乞讨。习惯了国内乞讨情况的我很自然选择忽略,大步往前走,朋友的父母却停下来,挑了包纸巾,然后给了老太太身上所有的零钱。

    走远了,我问他们:你们不怕她是骗子吗?朋友的父母在珠海住过挺长一段时间,所以自然明白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们回答他们敢确定她不是骗子是因为在新加坡乞讨是需要申请执照的,而且还不能直接乞讨,必须卖些小商品啥的,如果在街头看到这样摆卖的人,那一定能确定他们是需要帮助的穷人。

    当时的我很感触,这样的制度设计真得很妙:帮忙的人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需要帮助的人是被有尊严的帮助。

    回想起一次去参加急救培训,教练一直在旁边跟我们说:你们现在更得好好学心肺复苏了,因为现在有立法保护救人者了!教练很认真,我们却觉得真是滑稽哄笑着。不仅这个,网上常常看到为了帮助摔倒的老人,得请人在旁边拍视频证明的新闻,想想也挺魔幻现实主义的。

    不过,你看即使看着像段子,还有很多善良的人做不到冷漠,伸出了援手!


    往期相关:

    亲人因意外伤害事件而死亡,他们该如何说服自己接受事实?

    你会拒绝塑料袋吗?-- 推荐一个豆瓣查无记录的纪录片

    没有朋友圈的九月七、八、九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扶不起的老人”困境——记我的一次受骗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yd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