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选择题你不一定干得过大猩猩!不信,这本《事实》告诉你真相

做选择题你不一定干得过大猩猩!不信,这本《事实》告诉你真相

作者: 海洋思维杨简宁 | 来源:发表于2020-01-26 12:52 被阅读0次

有这么一套测试题,在2017年向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人发放了测试问卷,总共13道题,总共只有1个人全部答对,15%的人答错了所有的题目。

如果这13道题,每题3个选项,分别用3根香蕉做代替,每一题让黑猩猩随机在3根香蕉中做选择,可以想象,按照一定的数学统计,至少黑猩猩会猜对4题。就这4题,黑猩猩居然打败了80%的人类!

是不是很夸张!难道人类不懂这些题目,不是!正是因为人们半懂不懂,并带着自己主观的想象,造成了这个可悲的结果。

然而,《事实》这本书并不是想用这13道全球社会科学题目来打击人类,而是通过这题目后面的一系列数据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更加客观的看待世界。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世界,然而,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社会科学读物,他给你提供了更多人文的思考、逻辑的推断以及心理学上的反应,这更像是一本知识升级的成长类书籍。

正如比尔·盖茨给这本书的推荐语那样,这是送给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避免情绪化决策,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

《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汉斯·罗斯林先生生于瑞典,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之后更多的致力于公共卫生和儿童发展等公益项目。为此还创立了“开启民智”基金会,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而写这本书,汉斯先生也希望通过这些涉及人口、经济、环境等项目的内容,用动态数据图像去展示世界正在经历的真实变化,也希望能够通过更好的思考方式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全书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和十种方法来帮助大家建立这种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方法有关数学、统计学、哲学、逻辑学以及心理学,方方面面的内容十分详细,我把这10种方法归为三类,主要从逻辑上的分类方法、人们的惯性思维错误以及涉及情绪的思维陷阱进行总结。

一、分析问题是从感性出发还是理性出发?建立逻辑性思维更重要。

书本中主要从“一分为二”、“以偏概全”以及“单一视角”这三个方面来讲。

把事物“一分为二”,简单的把事物一分为二来进行,显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人们似乎总是喜欢把事物一分为二为两个类别,而这两个类别又是相互独立、相互矛盾的,于是这两个类别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非黑既白,显然都不会如此绝对,中间存在在大量的灰色地带。书中提到,当一个问题问到“发达国家”人士时,他们就很习惯把自己的对立面设定为“不发达国家”,于是,得出的答案中他们会认为,只有20%的女孩接受过小学教育,甚至有40亿人口生活在低收入水平当中。

而经过大量的数据显示,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处于中等发达国家当中,我们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好。

“以偏概全”的人们同样在这些问题上错得离谱,来自全球的金融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只有20%的儿童在一岁前接种过疫苗!实际上80%的儿童已经享受了这样的福利。

同样的,他们用他们已知的视角去看待全部的世界,造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偏见。

有了这个偏见,就只会用“单一视角”去解决问题,手中拿着的锤子,看到哪里都想敲两下。

查理·芒格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成为站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就因为他有着多种思维模型,他的手中不仅有锤子,他还有一整套工具箱,随时拿出一把最适合的工具,甚至随时更换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逻辑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

1. 不要只关注两个极端的事物,多看中间群体;

2. 在建立分类比较时,多从同类和另类中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 不应简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多元解决方案等等

从多维度多视角去看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打破简单的惯性思维,稍微变换一下视角,你的世界也就不同。

这几个需要打破的思维有:“直线思维”、“规模错觉”以及“命中注定”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小孩出生后的身高体重都是长得飞快的,如果把出生后一年的身高体重做成一个曲线图,如果继续画下去,做一个预测,那么这个小孩不用多久3岁的时候就能长到1.5米,10岁的时候就能到4米。

你是不是自己都觉得好笑了!这不可能嘛,人的身高总会在一个水平上,到某个年纪就会停止生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能用直线来做预测。

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经常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做明年的业绩目标;做发展规划等等,

然而,现实当中很多事物都不是直线发展的,会遵循一些规律,比如线性回归、动态分布等,各种因素的组成,也就会形成像“识字水平与收入水平”的S形曲线;“生育数量与收入水平”的滑梯曲线;“家庭人口与收入水平”的驼峰曲线等等,这都不是“直线思维”能够解释的研究。

另外,陷入“规模错觉”的人们很容易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我们经常会因为看到一两个小的错误,而否定了全部。

记得马云说“100-1=0”的故事,你只记得我最后的一个错误,却完全忘了我前面100个正确的结果,我最后只得到了0分的评价。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其次,人们常被“命中注定”这样先入为主的思想给束缚着,一句“我家就没有这样的成功经历”“我们老师也没有教过我这样的知识”“我从来没有获得过成功”这样的话,让自己裹足不前。

相信复利的力量,再小的积累都会有积沙成塔的日子。

缓慢的改变也是改变!

这三部分给了我们更多数据性的反思,本以为的事实,结果却不是这样。

而做出改变并不难,多方面进行思维,善用“二八定律”解决问题,勇于迈出前进的一步就能获得成功,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处世方法,不要被自己蒙骗就好。

三、体内的洪荒之力并没有这么强大,你需要摆脱重重关卡。

这包括:“负面思维”、“恐怖本能”、“归咎他人”以及“情急生乱”

2020年春天,爆发的新型肺炎,危害极大,此时的媒体以及个人都会把无数的负面新闻放出来,虽然是一种公开透明,但是过度的宣传和夸张的词语、以及假消息的肆意传播,整个社会的心态都崩溃了。

在恐怖本能的驱动下,人们习惯性的会选择逃避,错误的选择和评价风险会让人们做出更多错误的判断。

人们的另外一个本能就是“归咎他人”,宽于律己、严于律人是人们惯用的伎俩,熟不知这一特性也让我们做出了多少错误的决定。

最后“情急生乱”。我爸爸多少年前就告诉我,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决定。这样的决定往往是不理智、并且是带有怨气的。

然而,现实中总有人始终在撩拨着“负面、恐惧”的神经,我们不做把头埋进沙土的鸵鸟,也不做随时燃爆的猛兽,通过正视发生的问题,直面困难,系统分析数据,寻找本质上的原因去解决问题,不被情绪所控。

汉斯·罗斯林一家合力编辑的这本书《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通过大量的案例开着玩笑的拿大猩猩和大家做比较,无非就是想用详实的数据给大家说清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引出相关的观点,引导人们通过对应的处理方法建立起正确的思维逻辑以及分析处理事务的能力。

从感性到理性,重新把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当中。


我是杨宏峰,爱学习爱读书,让我们一起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跟我一起读书吧!

附上:

全球真相事实测试链接 http://forms.gapminder.org/s3/test-2018

相关文章

  • 做选择题你不一定干得过大猩猩!不信,这本《事实》告诉你真相

    有这么一套测试题,在2017年向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人发放了测试问卷,总共13道题,总共只有1个人全部答对...

  • 我抽烟喝酒听摇滚,但我是个好姑娘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 你所知道得真是不一定是真相, 你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黑白只是你眼里的颜色,...

  •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你所知道的真实不一定是真相,你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黑白只是你眼里的颜色,个中曲...

  • 事实会告诉你真相

    人们总是把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给它赋予神秘的色彩,甚至于离奇的阴霾。但往往事件的本身是透明的。只是我们这些探索...

  • 事实会告诉你真相

    人们总是把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给它赋予神秘的色彩,甚至于离奇的阴霾。但往往事件的本身是透明的。只是我们这些探索...

  • 真相

    你以为的真相可不一定是真相,不要让自我的观念误导了,真相可能完全颠覆你在自我观念主导下的臆断。 真相要以事实和科学...

  • 思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真相是弥漫空气中的流言蜚语, 是雷霆闪电...

  • 互联网时代,信息太多纠结是常态,如何能够拥有更好的选择?

    你是理性的吗? No!不一定。 不信?来做下这道选择题。 假设中国正在为一场来自日本的异常疾病做准备,这场疾病估计...

  • 21天超级群主特训营+社群商业增长的3大武器

    见: 这堂课告诉了大家一个事实,也是一个真相, 如果你不做社群,你是没有未来的。如果你做不好社群,你是赚不到钱的。...

  • 你总是看不到真相的原因:

    1.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2.你看到的,是你过去的经历,不一定是真相; 3.你看到的,是你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选择题你不一定干得过大猩猩!不信,这本《事实》告诉你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yj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