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作者: 行之于途应于心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4:34 被阅读28次

    日前看漏屋的书《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里面提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影响深刻,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如下文摘。


    英籍匈牙利哲学家波兰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前者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包括数学公式、图表)表达的知识;后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前者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后者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镶嵌于实际活动中(情境性)。两者之间,只有借助于默会知识的力量,明确知识才能得以发生和发展,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根基。默会知识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才能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性质与特点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分类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他认为:个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等,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无法有意识地提取,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它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所谓“自动化的基本技能”是那些可以“孰能生巧”的程序性知识,例如数学中的运算、推理、作图等;策略性知识是一种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来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被称为“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主要区别:一、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二、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知识,其运用形式往往是输入信息的再现,程序性知识是体现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的知识,其运用往往要对信息进行变性和运算,结果往往得出不同于输入刺激的信息;三、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是一个有意识地、主动地激活有关命题的过程,速较慢,程序性知识一旦熟练,则可自动执行,速度较快。

    摘自《数学教育心理学》


    我觉得我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原文是说“哑巴英语”的不可取处,为了应付考试,背单词,练语法,仅仅是陈述性知识,没有形成程序化的调用,最后忘的一干二净。

    有句话说:懂得许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懂得许多道理是知道生活是什么,但是生活却是要步步回答“怎么办”。这个佛陀讲的树上叶和掌中叶一个道理,手握一把枯叶,怎么会理解一颗大树。


    碎片

    听说是声音与声音的网状连接的调用,阅读和写作是文字与文字的网状连接的调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zh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