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同事的一次对话,使我不禁思考一些关于“机会”的问题。
“他就那样了,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同事说。
话里面的“他”其实是我们的老板,今年已经差不多60岁了,经营着一家连上老板只有5个人的小公司。
我说:“老板还是很精神,很有年轻人的魄力的,还有很多企业发展的规划,慢慢来就好”
“要魄力规划有什么用,这家公司10年了还是这样,都已经定型了,再规划也只是这样了,能守住已经很好了。你不一样,你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就用更大的发展可能”
……
当时的我对他的话不甚认同,年轻就是资本,可是现在很多年轻的人都只能是碌碌无为,只能给人打工到退休。如果我60岁的时候,还能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我已经很满足了。
隔了很久后,我偶尔听了一段类似的很有意思的对话。
一个小朋友和一个家长在吃路边摊。
“我以后也要开路边摊,像这里的老板一样有钱,每天都吃酸辣粉”
家长笑了笑:“你比这里的老板和我们都有钱”
孩子蹙眉,道“我哪里有钱,我的书包装的都是书”
我又想起了当时跟同事的对话。心想也许同事说的是对的,趁着年轻,去闯一下,也许真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去闯,去干一干,不要想着安稳度日,也许真的能有一些成绩出来呢?即使最后的结果未如人意,至少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去闯过,我不后悔呀。
想法是有的,可是奈何资金不足,还是先搞定三餐再说吧。于是继续这自己的打工行业。
又隔很久,久到我都辞掉了工作继续再找工作了,新闻中出现的一个名字——褚时健,让我好奇查了一下关于这个人的事迹。
于是,关于“机会”这个问题,又再次令我陷入了一阵思考。
褚时健,做过烟草大王,也坐过牢,74岁的年龄仍不服老,与妻子二次创业,其种植的“出城”更在电商平台创下“销售一空”的傲人业绩。
我在想,是不是机会一直都在,无关乎年龄,资源等等,只是单纯的“机会”,只是我们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相信它,更加没有打破一切去抓住它的勇气。
又或者说,机会成就了我们,而我们也创造了机会。可能我们一直都是错的,机会不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是由我们来发现和创造的。
机会一直都在,可是发现的人却很少,去相信它的也很少,有勇气去创造她抓住它的人就更少了。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务实朴实的类型,可是我们缺少了去相信超出我们日常理解的可行的事物了。
所以,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些创新型行业的时候,是不是首先要敢于想象和相信呢?
想象和相信并为之奋斗创造,尝试过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后面的人会站在我们这代人的失败下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