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高中看过,其实没有;以为现在看过,我想未来的自己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会不会像别人一样,十年后再读,一下就懂了。
很难把这作为读后感写下来,也为过去写读后感而感到脸红,不过想要留住的东西就应该直言不讳地和盘托出,来记录成长,所以想写一些。
“距离感”于春上其他作品一样,存在于各个角落,就像想象自己站在草原微风拂面,能感受到草原和风,却忘了蓝天白云,勾勒了白云,却忘了风的存在。正是这种基调,才感受到了真实,人都作为距离而存在,也都因距离才有羁绊,尽管奇幻暗喻作为小说蓝调归纳在五线谱里,但音符源自内心,这是我喜欢村上的原因。
矛盾并明白真理的人都死了,矛盾并欺骗自己的人都活下来了。
木月的死是清楚的看透直子内心的阴影而无法帮她解脱,对爱情的忠诚令他愧疚,与其看使他爱进血液的人在冰天雪地里冻死,不如先了断痛苦。
直子是踮起脚尖站在悬崖的人,总在等待一整狂风,却总是风和日丽,明白自己无法面对过去,也拒绝接受未来,哪怕没有狂风,阳光堆在身上,也足以将她推倒,风如过去,光如渡边。
初美的矛盾在于对永泽理性,对自己感性,尊重抉择,又无法将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就像永远都塞不满箩筐的草,颠簸之后,洒满一地,“她的确、的的确确是位特殊的女性,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但他明白永泽会将左右手放在他自己的口袋,透过厚重的衣物抓住身体坚决不会放开,之于她,死是理性的解读
而玲子却活了下来,她欺骗自己总总痛苦的经历是理所当然,欺骗自己可以独立的活下去,但事实她在意过去,一个人也只会忧愁彷徨,“我们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不必那么苦恼。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幸免的人也无由幸免,学会心胸开阔的委身生活的河流”所以“欺骗”的对应词是“忍受”。
在小说中,“死活”是拉到顶的“黑白”对比,脱离现实,却能很好的反应现实矛盾,对待生活,既要明白自身的位置,也要寻找合适的置点,要明白没有完全的吻合,但也不要放弃追求的希望,就像除了黑白外,还有灰度游走,有色彩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