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故事大家太熟了,今天想说一个小小的角度,那就是关羽的谥号。
首先一点,关羽的谥号不是刘备给的,刘备死前只给了一位臣子赐谥号,就是法正,也就是刘备真正的谋主。
《三国演义》诸葛亮出主意的戏份,历史上基本都是法正的。
诸葛亮也说,法正若没死,一定能阻止刘备伐吴。法正谥为翼侯。
刘备创业,几乎没有宗室,关羽张飞其实形同刘备的宗室。
两位兄弟先他而亡,但是却没有获得刘备的赐谥,实际上从法正的例子我们看出,这应该是刘备有意为之。这个信息非常值得玩味。
关羽获得谥号是壮缪侯。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自古以来,关于这个“壮缪侯”到底时好坏还是赖话,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点颇可以说明问题,后世关羽被逐渐神话的过程中,这个初始的而且出自自己阵营的原版谥号,反倒是很少被提到的。
我们先来看下"壮"这个字:
按照周朝的谥法,"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观关羽一生的事迹,这里面似乎有好几个都可以适用于他:
1,死于原野:关羽最终败走麦城,死于战事。这个谥号带有一定惋惜的意味;
2,胜敌克乱:关羽在襄樊战役中消灭于禁、庞德的军队,威震华夏;在南郡会战中,关羽绝北道阻拦所有试图到达江陵的援军和补给;
3,好力致勇:关羽在白马曾经于万众之中刺杀颜良。这个谥号带有肯定;
4,屡行征伐: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也多次对曹魏的地盘展开小规模的骚扰,之后又发动大规模襄樊战役。这个谥号也是带有肯定和否定两层意味;
5,武而不遂:关羽有勇武,也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但是最终襄樊战役却一败涂地,有能力但没有成功。这个谥号也是既肯定又惋惜;
6,武德刚毅:关羽有武有德,而且刚猛。
观赵云顺平候谥号:「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其中“平”用两例八字。由此可知,在当时,关羽“壮缪”中“壮”应当是多例并用。
再观同时期徐晃、许褚谥号“壮候”,由此可知,在当时,关羽“壮缪”中“壮”应当是美谥。
所以,“壮”这个谥号是对他的勇武、军事功绩的肯定以及结局的惋惜。
“壮”字争议不大,“缪”字就不太好说了。
谥法历代皆有差异,例如赵云顺平侯,解析是克定祸乱曰平,但先秦的谥法却是克定祸乱曰武。
所以缪之一字,因不知季汉谥法,而说法众多,以下皆为各方推测,仅供参考。
1,恶谥说
说法一:《三国志集注》记载梁章钜修《四库全书》时曰:壮缪并非美谥,不知当时何以取此。今殿本改为“忠义”,传末刊载乾隆谕旨云云。
说法二: 按照先秦谥法:“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又有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
故,关羽“缪”之一字,应当是名与实爽,意思是名气和实绩不相符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应为对美谥“壮”的补充,一字功一字过,为恶谥。
2,善谥说。
说法一:《赵云传》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善谥流芳百世,恶谥遗臭千古,“时论以为荣”,当为美谥!
说法二:曹魏吴质死后,谥号丑侯,吴质儿子不服上书抗议,遂改谥。
结合赵云传,关羽如果是恶谥,不知道关羽子女是不是都是死人,会跟着拿恶谥当荣耀,甚至也都不知道上书求解的。
3,通假说
明朝的程敏政说:按缪穆古通用,若秦穆鲁穆在《孟子》,汉穆生、晋穆彤在史皆为缪。宋岳飞谥武穆,意与此同。今乃以为恶谥,如谥法“武功不成曰缪”,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岂理也哉!若果为恶谥,则史不应云追谥之典,时论以为荣矣。考谥法“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缪”,左传“穆”多作“缪”,是“穆”“缪”古今皆通。
梁章钜修《四库全书》曰:壮缪并非美谥,不知当时何以取此。今殿本改为“忠义”,传末刊载乾隆谕旨云云。
综合来讲,个人认为刘禅和蜀汉,对于开国功勋,还是不至于给个实打实的恶谥,而且当时关羽后人在朝,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羞辱。
但“缪”字(暂时搁置通假说,通假说其实是转换了问题的实质)确实也不是明显的善谥,这似乎又能表达出蜀汉对于关羽败亡这一国运转折重大事件的复杂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