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3-05美国的情报系统出现了噪音

2024-03-05美国的情报系统出现了噪音

作者: 黑雨赋能 | 来源:发表于2024-03-06 07:47 被阅读0次

    所谓机密电报,就是一张A4打印纸,上头明明白白写着,“1941年12月7日早上8点,日本将从航空母舰上派出353架飞机,轰炸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舰队”。

    许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想象。

    各种谍战剧,对这类电报的重要性,更是极尽渲染。

    似乎日军空袭部队的兵力、位置、行动路线,已经原原本本写在了电报里。

    美国只要破译了这份电报,就什么都清楚了。

    很可惜,这是一种误解。

    电报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今天的电子邮件啊。

    1941年,日本政府和军队高层,从东京向驻外使领馆和部队发送电报,其实就相当于今天,一家大企业的管理层,给外地分公司发了几封加密电邮。

    稍微有点保密意识的企业,怎么可能把最重要的商业计划书,一页一页贴在电邮里,随便往下发呢?

    美军的电讯部门,其实就是一群“邮件黑客”。

    他们偷偷“黑”进日本这家公司的电邮服务器,拿到了一段时间里的数据。

    至于这些电邮,哪一封更重要,哪一封只是例行公事,从格式上是看不出来的,要比对完内容才能下结论。

    要命的是,美国攻破的“服务器”,还不是最关键的那个。

    当时,日本陆军、海军和外交系统,用的是三种不同型号的发报机,加密模式也不一样。

    美军真正掌握的,只有日本外务省用的“紫色密码”。

    换句话说,它能拦截和破译的,只是对方外交部门的日常电报,并不涉及军事机密。

    当然,外交电报,价值依然很大。

    如果电报里提到“外交谈判已无希望”,那就说明日本正在考虑动用武力。

    如果电报里提到“撤退侨民,销毁密码本”,那就说明开战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需要立即进入戒备状态。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美军要把日本的外交电报,及时、准确地破译出来。

    沃尔斯泰特发现了第一类“噪音”信息,时间特征不明,内容杂乱无章的常规情报。

    许多影视剧,总是把破译电报表现得很简单。

    似乎只需要一两个解码高手,拿着铅笔、白纸,听着收报机里传来的“滴滴”声,就能把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夸张。

    其实,一封机密电报,它的监听、解码和翻译,是完全分开的。

    在第一阶段,美国陆海军的十几个监听站,会从短波信号里,识别出日本发送的加密信息,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一串混乱的英语字母。

    到了第二阶段,解码人员会把字母输入加密机,通过多次比对,找出日方使用的密钥,也就是加密时的算法。

    有了这个算法,看似杂乱的电文,就可以转换成原始文本。

    当时日本的电报,是先把日语按音节拼成罗马字,再发出去的,所以原始内容也是一串字母。

    最后才是第三阶段,精通日语的翻译人员,对电报的文本进行断句,读出它真实的意思,再把内容写成简报。

    这个过程,有点像把汉语拼音转写成完整的句子。

    整套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16个小时,而它已经是美军最精确的情报项目了。

    在当时的美国,只有总统、国务卿、陆海军部长、陆海军参谋长等几十个人,有权查看这些破译的电报。

    它的内部代号叫“魔术”。

    “魔术”情报,虽然足够精确,但也有几项明显的弱点。

    首先,破解密钥,需要用到特制的加密机。

    这种机器,整个美国只有两台,都在首都华盛顿。

    监听站截获了电报,不是直接转发给华盛顿,而是先打印在纸上,再用航空邮件寄回国。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密,但情报的时效性也因此变差了。

    因为运送邮件的飞机,每个星期只有一班。

    有时天气不好,飞机不能起飞,就得改用轮船,要两个星期才能送达。

    十万火急的军情,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耽误?

    另外,美国军方处理“魔术”情报的人手,也非常紧缺。

    在华盛顿,操作加密机的工程师和译电员,加起来只有300多人,日语翻译更是只有12个。

    就这百十号人,还不是专为破译密电服务的,动不动就会被抽调去其他项目。

    这样一来,原始电报到了华盛顿,什么时候能破译出来,就得看工程师和翻译有没有时间。

    他们要是太忙,活儿就干得慢;

    要是时间多,破译得就比较快,完全随机。

    据统计,耽搁最久的一份电报,从截获到译出,总共花了59天。

    延误一个月左右的,更是比比皆是。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月足够改变太多事情了。

    决策者拿到的情报,比实际时间晚一个月,他就没法及时把握敌方的心理动向,做出的回应也会大大滞后,甚至弄巧成拙。

    更何况,日本外交电报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

    有时,外务省会告诉驻外使领馆,他们推测的美方动机是什么样的。

    有时,日本政界出现人事变动,内容也会在电报里复述一遍。

    就像我们平时的工作邮件,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涉及公司的核心业务。

    像这样的电报,每个月至少有几十封,甚至上百封。

    日语里还有许多绕弯子的“隐语”,不是专业人士,根本体会不到语气的微妙变化。

    当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调阅“魔术”情报时,他们拿到的,就是这样一堆时效严重滞后、内容不着边际的电报翻译稿。

    美军的情报部门,并不是没有筛选机制。

    电报译出来之后,他们也会研究其中的关键词,摘录核心要点。

    问题是,这是一种“事后筛选”,早就没了时效性。

    就像今天的大数据分析,你要是攒够一年才去复盘,价值会大打折扣。

    真正有效率的做法,是从一开始起,就把分析环节和破译环节结合起来。

    分析师要根据公开信息和日本政府的官方表态,初步评估形势的严峻程度;

    随后再以这份评估为基础,调节破译工作的进度。

    拿到译出的电文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要汇总一次,看看在这十几天里,对方的语气有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这才是“魔术”情报最高效的用法。

    而美国在1941年的做法,却是把技术部门孤立起来,让它自说自话。

    产生“噪音”情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魔术”情报产生的“噪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3-05美国的情报系统出现了噪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ilzdtx.html